长课短课:因内容而异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6-07-1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在大多数人的记忆中,小学阶段每节课是40分钟。不过,在新课改背景下,我们学校却悄然改变了这一传统,采取更灵活的教学策略,不再搞“一刀切”,而是把“长短课”引入课表。

    让出5分钟:课缩短,效率提升。基础型课程是按照国家和地方课程标准规定的统一学习内容,如语文、思品、体育等。在保证开足这类课程,保证周课时数及不删减教学内容的前提下,每节课让出5分钟,“瘦身”到35分钟。一方面,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时间大约为20分钟;另一方面,教师会更加合理安排教学任务,熟练掌控教学流程,真正做到教师精讲、学生精学,提升教学效率。以语文课为例,我们强调“一课一得”,每节课抓住一个训练点,采用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小组合作的策略开展有效教学。

    15分钟短课:课虽短,成长无限。每天上午,在原先3节课的基础上增加一节15分钟的“美栎成长课”。学期初,各年级制定课程实施纲要,教师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特点,在内容深度、技能难易、认识深浅上有所区别:一二年级关注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涵盖游戏课程、思维头脑课程、幼小衔接课程;三至五年级形成习惯与规则、安全与健康、爱的教育等3个板块,每学期设置14个主题项目;六年级侧重小初衔接课程。比如,一年级有一节课是带领学生参观校园,了解各功能室的作用,了解学校吉祥物的来历,用走一走、看一看、摸一摸、找一找的体验方式,消除学生对校园的陌生感。同时,让学生在排队、参观时,接受文明礼仪方面的教育

    90分钟长课:课时拉长,学无止境。每周五下午连续两节课,再加上课间10分钟休息,合并成90分钟的社团课程。目前,学校已开发了35门社团课程,有知识拓展类,如“栎芽儿诗社”课程;有体艺拓展类,如“陶玩”课程;有实践活动类,如“我爱海疆”课程。其中,体艺和实践类课程占80%以上,基本满足了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全面实现了“选班走课”。每学期初,学生都会选出一门自己喜欢的课,然后认真学习,力争在学期结束时修满学分。

    120分钟“半日综合活动”课:课时更长,趣味犹浓。每周五上午,是四年级学生最期盼的“半日综合活动”课程,时间为120分钟。这是以人文立德为选题方向的主题探究式课程,具有跨学科、综合性、实践性特点,以全面提升学生素养为目标。课堂有不少于三分之二的时间让学生活动,并进行讨论、操作、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活动探究的能力。比如“走近沈光文”这一主题,沈光文出生于鄞州栎社,是明末清初时期一位著名文人。围绕“沈光文”,学生自由组队、分配任务、合作展示,每个人各司其职,有的学生对沈光文的诗文作品感兴趣,有的学生想探究沈光文为何去台湾……展示成果的形式也不拘一格,有编辑画册、朗诵诗歌、讲故事、演情景剧等形式。这一学习过程,使学生置于真实情境下,尝试整体认知、全科参与、综合发展。

    学校实施“长短课时”后,课程体系因此大变身,学生学习劲头更足了,潜能也得到释放。值得一提的是,无论长课或短课,都是拓展型课程,都以体验活动为主要形式。每门课由14-16次体验活动组成,而且不是孤立存在的,都要围绕一个主题串联起来,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进行课程设计,如此才能保证课程的顺利实施,让每个学生受益。

    (作者单位系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栎社小学)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