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教风带出了新乡风——江西省“万师访万家”活动系列报道之三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6-07-2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垃圾、废纸、农药瓶、塑料纸……随意丢弃到路边、河边,随着气温升高,泛出阵阵恶臭。这是江西弋阳乡村曾经有过的一幅景象。在许多农村地区,这样的境况普遍存在。而在弋阳,因为教师的家访,这一现象居然被改变了,乡村的垃圾不再随处可见。

    家访,传递着来自教育的力量,传递着来自师德师风的力量,不仅改变了江西教育,改变了每个教师,也影响着当地的社会风气,影响着当地的民风家风,提升着整体社会文明。

    “守住孩子,才能守住整个家庭”——家长变成了学校教育的合作人

    炎热伴着疲惫,在革命传统老区——江西,教师家访的脚步不曾停歇。

    江西上饶,尽管地处长三角经济区、海西经济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三区交汇处,但农村留守儿童依然很多。江西省上饶市教育教育工会主席吴宣耀告诉记者,全市留守儿童有40.3万,几乎占了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总数的一半。不少家里的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只剩下年老体弱的爷爷奶奶在家看管小孩。

    “暑期农村正是农忙季,又是防汛关键期,孩子在家里真要有个三长两短,谁能担得起这个责任?”一到学生放暑假时,吴宣耀比任何人都揪心。除了对学生的普访外,他要求党员干部、教师必须做到特困生必访、学困生必访、单亲家庭必访、留守儿童必访。

    “守住孩子,才能守住整个家庭。”上饶市教育局局长张义科强调说。

    近年来,不少省市发生中小学生校外溺亡事件,令人十分痛心。江西省上饶市信州区结合暑期学生安全工作,系统开展“三员三巡”活动。信州区教体局局长钟鸣向记者介绍,各中小学、保育院、民办学校的党员、团员、教职员工,在暑假期间必须家访,还要在学区内巡山塘、巡水库、巡江边。“这样做的目的,既提高孩子们预防溺水的意识和能力,也提醒家长切实履行好法定监护责任。”

    不仅如此,家长也被发动进来。3年前,弋阳县圭峰中学把无意间开展的一次“跨县家访”活动做成了现在的常规家访工作,家访带来的改变让路光生、李庆红两任校长都震惊了。时任校长路光生到了暑假,想去家访时找不到家长,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带领教师奔波到家长打工的浙江义乌、浦江等地,把家长会直接搬到打工现场……

    “看到孩子们在学校生活的照片,小孩发自内心的‘我想你了’‘你们回家吧’等心语卡片,家长们有的痛哭流涕,有的懊悔不已,表示‘陪伴是最好的教育’、‘我不能再错过孩子的成长’。”路光生回忆起这些场景仍充满感动。

    现任校长李庆红欣喜地告诉记者,目前,已有30多位家长回乡创业,有的在学校当起志愿者,有的在学校小食堂、小商店上班。

    “学校不再是单枪匹马地育人,家长变成了学校教育的合作人。”弋阳县教体局局长方华说。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只有每一个细胞的基因好,整个社会的肌体才能健全。“通过家访,搭建起学校与家长之间沟通的桥梁,不仅促进了学校管理水平的提升,而且提高了家长对学校的信任度。”南昌市松柏巷小学5年级教师徐念念说。

    为了促进学校与学生和家庭的发展,学校通过家长会、致家长信、印发校报、家访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与家长进行沟通。方华强调:“我们一定要承担起培养学生从自然人走向‘社会人’的关键重任,成为学校和家庭的‘连心桥’。”

    抚州实验学校教师刘佳丽对二(7)班学生邱安喆家访后,在家访记录本上写下了这样的话:“教师家访,对学生是一种激励,对家长是一种触动。教师、家长、学生三者共处一室,结成了一个家庭、学校的教育同盟。”

    走出校门,小手拉大手——社区文明品质在提升

    家访,不仅有助于掌握家长的诉求和意见,提高家长素质和育人水平,而且带动了社区文明建设。

    “只有参与了,方知教育的味道。通过家访,提升了社区居民对教育的重视和理解程度,对教师的宽容度和理解力。”方华结合这些年的实践,意味深长地说。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家访这一传统形式在慢慢衰退。“普遍性和针对性相结合,一定要显出整个教育生态的效果。”在方华看来,家访不是一个校长、一个名师的事,需要家长和社区的共同努力。

    南昌市西湖区教科体局副局长余丛晖介绍,从2012年开始,全局开展“送养成教育入户、送安全教育入户、送家庭教育入户、送爱心教育入户”,夯实学校、家庭、社会有效衔接的网络,密切了学校与社区的关系。

    “教育是温暖人的事业,是美丽的教育行走。感谢家访,让我感受到教育的温暖、市民的热心,让我感受到花开有声的幸福和快乐。”一位教师在自己的家访日志上写道。

    南昌市教育局副调研员李智良说,目前全市通过家访实践活动,整个社区的文明风貌有了改变。学生、家长纷纷走出家门,走进社区,打扫街道、撰写春联、看望孤寡老人。“小手拉大手,社会风气明显好转。”李智良欣慰地说。

    南昌站前路学校创新了家访互动的形式,校长周群告诉记者,教师在家访时,会把学生的“文明行为积分卡”“家校点赞卡”发放给家长,像一把把行为的尺子,时刻度量学生的行为举止;又像一本本存折,积蓄学生的文明成果。家长对学校采取这样的举动交口称赞。

    一些城市社区过去属于城中村,社会治安不太好,民风也比较彪悍,打架斗殴现象时有发生。通过家访,家长、学生参与社区文明建设,与市民一起开展““安全文明”“和美社区”主题活动,净化了城区文明风气。

    抚州市教育局局长吴建发说:“家访的社会价值不能低估,通过访学问行、访大问小、访贫问苦、访家问计,不仅推动了教师专业成长,而且服务了社会发展,推动了家风和民风建设。”

    “给了孩子幸福的童年,给了家庭幸福和温暖,给了社区帮扶与促进。这么好的事情,我们何乐而不为?”采访中,不少教师、家长和社区居民纷纷表达自己的观点。

    乡村干净美丽了,农民知书懂礼了——新的现代乡村文明正在酝酿形成

    弋阳县葛溪中心小学校长吴弋兵回忆起当初家访的情景,仍哭笑不得:“家长不理不睬,甚至有的村民说‘你们是在作秀吧’。”

    现在,经过“百名教师包百村”家访实践,以及“海量家访并典型帮扶”活动,吴弋兵告诉记者,村里的变化可大了。“有主动为学校无偿装电风扇的,有约伴为学校维修补漏的,有背上自家喷雾器到学校除杂草的,也有与师生一起清理校园垃圾的。”

    “这在以前是请都请不来的啊。家访改变了家长和村民的心理状态与精神面貌。”吴弋兵说。

    当初,走在家访的路上,特别是一些经济稍发达的区域,教师们看到有些村户虽然高楼矗立,但门前污水横流,牛粪满地,垃圾乱堆,苍蝇乱飞。

    “我们能做些什么?怎样让家访的效益最大化?”弋阳县葛溪中学校长路光生把这个问题在教师座谈会上抛出来,让大家共同寻良策。

    教师通过“小手牵大手,洁净我家园”活动,带领家长、学生一起捡拾乡村小道上的塑料纸、垃圾袋,给村民进行生态文明的培训。如今,学校还帮助家庭、乡村一起制定卫生公约,对每个家庭、每个乡村进行最美系列评选。

    “从评选到授牌,让家长把它当作一种荣誉、一种时尚,约束自己,勉励自己,激励他人,辐射他人。”校长和教师们纷纷表示。

    弋阳县中畈中学副校长吴永林告诉记者,学校自从2014年开展“家校大舞台”活动以来,每年师生都要送戏到乡村。“村民们有的看了一场还不够,追着我们要看第二场、第三场,还为我们放爆竹、披红……”

    通过家访,传播了现代文明观念和文明行为,村里比过去变得干净了,村民之间交往更有礼貌了,乡村经济发展也有了变化。

    有件事令方华印象深刻。一次,他带队到学生家里家访时,正赶上几个村民下水量水深。询问后得知,原来是村民怕孩子们下到水深危险的地方,要为孩子们立警示牌。每到汛期来临,路光生都要带队到每家每户张贴宣传单,聘请村民为“义务安全巡查员”,让孩子安全得到保障。

    “过去村里到处是隐患,现在有了教师家访和义务安全巡查员巡防,我们心里踏实多了。”采访中,村民们对乡村教育的现状越来越满意。

    上饶市信州区宋宅学校,通过家访了解情况后,竟然传奇式地把“爱心驿站”直接建在了村民家中。宋宅学校退休教师郑日强告诉记者:“小时候家里很穷,但学校的教师会经常家访,关心我的学习和生活。现在,我退休了,也想为这些孩子们做点什么。”

    同在值守的年轻教师蒋莹告诉记者,由于郑日强的房子正好位于村民通往镇上的桥头,交通还算方便。周末或者假期,村民们上街买菜,就可以把家里的孩子放到这里托管。

    蒋莹还告诉记者,自己以前是一位留守儿童,父母在浙江温州打工,受班主任郑日强的影响,蒋莹在上饶师范学校毕业后,也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宋宅学校做教师。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