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高中:为科技英才自主培养探路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12-0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湖北省宜昌市科技高中每年一次的校园科技节活动。学校供图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科技高中学生在汽车学习工场组装新能源汽车。学校供图

    在同济大学校园里和大学生同吃同住同实验,在教授指导下完整经历从开题到结题的科学研究过程……提起自己的高中时光,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科技高中2020届毕业生、同济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本科生杨荣骐有着很多美好的回忆,“高二小课题研究的经历激发了我对科技研究的好奇和兴趣。”

    今年,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教育、科技与人才放在了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地位,明确提出,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基础教育如何回应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之问被提到了新的高度。

    聚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突出科技和科学教育元素,近年来,以深圳科学高中、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科技高中等为代表的一批科学高中,为我国基础教育实践图景增添了别样的色彩。作为一种已初步得到探索的办学模式,科学高中如何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有怎样的定位和价值?

    定位——

    做未来科创人才的培养“摇篮”

    32间自然科学实验室,富有创新特色的工程技术教室、未来医学教室、机器人实验室、动力学研究室、微生物实验室……在深圳科学高中,校园里充溢着浓郁的科创元素。

    十年前,作为国内第一所科学高中,深圳科学高中正式建成招生,也由此拉开了我国科学高中建设的大幕。

    作为舶来概念,科学高中在国外有着丰富的实践。除英美等国家,20世纪中后期以来,聚焦未来科技英才培养,韩国、日本和新加坡也纷纷成立了科学高中。与国外科学高中的精英教育传统相比,在我国,科学高中的建设离不开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这一大背景。

    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并强调要“探索贯穿各级各类教育的创新人才培养途径”。作为高中分类办学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新尝试,如今,上海、南京、宜昌、厦门、宁波等地都建有冠着“科学”或“科技”二字的特色高中。

    近些年,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邵兴江参与了国内不少科学高中的创建工作,在他看来,“科学高中已经成了国内普通高中建设的新增长点,并且呈现出集中在东部省份、以公立学校为主的特点。”

    从这些学校的办学实践来看,科学高中有何特别?

    记者采访发现,这些高中尽管有的以“科学”或“科技”二字冠名,有的建校已过十年,有的不过三载,但依然具有很多共性。

    首先,从培养目标和理念上,这些高中都重视为未来科技创新人才奠基,具有比较明确的办学自觉,如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科技高中把“培养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较高的科技素养和深厚的人文底蕴的‘未来卓越工程师’”作为自己的育人目标;“敢为人先,科学见长”则是深圳科学高中的办学精神。其次,这些科学高中都积极探索建设创新人才培养特区,在招生录取、课程教学等方面不断创新。例如,湖北省宜昌市科技高中通过自主招生选拔具有科技特长的学生。厦门大学附属科技中学与厦门大学不断密切大中学联合培养机制,学生不但可以提前学习大学内容,还能获得学分认定,如果未来考入厦门大学,学分可用来抵修相关课程。此外,从地理位置看,这些高中大多与大学、科研院所或高新技术企业为邻,区域内科创氛围浓厚。比如,深圳科学高中就毗邻华为总部,宁波科学中学则位于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的宁波前湾新区。

    透过多元的实践探索,北京体育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王雪双认为,其实,“当前对科学高中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义。”但纵观国内外的科学高中,她也表示,总的来看,科学高中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高中,“普遍以培养在数学和科学方面具有天赋的学生、打造未来科技英才为目标,具有课程资源丰富、科研基础设施一流、师资水平高等特点。”

    实践中,除了一批冠有“科学”“科技”二字的高中外,以浙江省杭州学军中学、辽宁省凌源市第二高级中学等为代表的高中,也具有突出的科技教育特色。科技特色学校是科学高中吗?

    “科学或者科技高中与科技特色学校应当是有不同的。”上海市曹杨第二中学原副校长易建平参与了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科技高中从曹杨二中“孵化”的始末,在他看来,比起开展科普教育和组织科创活动,科学或者科技高中应该探索的问题是“如何在基础教育领域真正进行高质量科学和科技教育,如何在体制机制、课程设置和培养方案上形成系统性”。不过他也表示,从科技特色是否全面渗透于学校文化、是否具有可选择的多样化特色课程体系、能否培育具有科创特色品质的学生等角度来看,一些科技特色学校实质上也属于科学或者科技高中概念,“不一定非要在校名中点出来。”

    谋划—— 

    突出高起点办学逻辑的创新样本

    宜昌市科技高中2021届毕业生吴德欣还记得学校自主招生时的面试题:一条船上放了一块石头,要想船与水面的相对高度更高,应该把石头放在船上还是沉入水底?

    “这难倒了不少学生,因为它考查的是对初中物理知识能不能活学活用。”当年,动手能力强、综合成绩偏低、理化成绩突出的吴德欣,被学校科技教育的理念所吸引,“我其实一直觉得,没必要每个人都争着去所谓厉害的学校,找到适合自己的才更重要。”

    如今,吴德欣在大学攻读电子信息专业,提起自己的高中三年,他觉得幸运、满足,“比起刷题,我的高中有着更多的色彩,通过提前学习信息科技类课程,我还发展了自己的特长。”和大学同专业的同学相比,吴德欣发现,“自己的编程思维和技术更好,已经有了一些个人风格。”

    就像吴德欣的故事一般,通过多样化特色化办学,为学生提供分类教育的可能,为具有科技创新潜力的人才解决有教无类的困境,是科学高中对于学生成长和发展的独特价值。

    从科学高中兴建的更大背景来看,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黄晓玲认为,一方面,随着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的不断提升,普通高中普遍面临招生难题,对于高中教育自身,办学者需要不断追问学校多样化和发展空间在哪里。另一方面,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国家安全发展环境对拔尖创新人才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需要,“回应这种需要已经成为党和国家对基础教育的新的期待。”

    2017年,上海闵行区政府与华东理工大学签约合作,将区内以信息化特色著名的闵行二中更名为“华东理工大学附属闵行科技高级中学”(以下简称华理科高)。一年后,学校搬迁至上海市“未来人工智能示范区”核心区内。

    “闵行不仅是上海传统制造业强区,也是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产业的一大聚集地。打造一所高起点、内涵丰富且前沿的高中,是区里对我们学校的定位。”华理科高校长乔长虹说。

    不只是华理科高,从多所科学高中的“诞生记”来看,其背后都有着当地政府对高中教育发展的更高谋划。

    2016年,湖北省宜昌市对城区高中教育进行结构性改革,提出了重点办好三所优质高中和三所特色高中的目标。在此背景下,宜昌七中正式更名为“宜昌市科技高中”,也是湖北省唯一一所以“科技”命名的高中。

    2018年11月,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秦淮科技高中(以下简称南师附中秦淮科技高中)正式建校。作为江苏省第一所科技高中,该校执行校长徐国民表示,“学校的建成落地离不开南京市教育部门对高中整体布局的总体谋划。”

    政府高起点的谋划和政策、资源倾斜,也为科学高中快速发展提供了支撑。

    如今,宜昌市科技高中是全市唯一一所享有科技特长生自主招生权的学校,其科技教师招录享受急需紧缺人才引进通道;在区财政支持下,搬迁后的华理科高校园占地50亩,建筑面积5万多平方米,一期设施设备总投资超亿元;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科技高中由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政府和同济大学合作共建,由优质校曹杨二中进行“孵化”,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独立课程、共享资源”的办学模式试验。

    “普通高中是养不起那些高大上的实验室和设备的,光靠中学开设起相关的课程、培养起科技师资也是做不到的。”易建平表示,“在基础教育阶段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只靠基础教育自身是不够的,必须在政府的推动下,促成高中与高校、企业等更多资源的链接。”

    实践—— 

    探索科技英才的本土化培养

    “科技高中是职业学校吗?”“进了科技高中,孩子就一定要做科创吗,对学习成绩有帮助吗?”这些来自社会和家长的担忧,是几乎每所科技高中在创建之初都面临的质疑。

    高中属于基础教育范畴,要为人的成长发展奠基。如何在突出高中教育基础性的同时,办好科学高中,做到为拔尖创新人才厚植基础?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