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高中:为科技英才自主培养探路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12-0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除了进入大学的敲门砖,学习数学、物理到底有什么用呢?”尽管学业成绩一路优秀,但孙济宸依然常常感到困惑。进入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科技高中后,为了完成每个学生都要开展的课题研究,孙济宸不仅自学了编程语言Python,还学习了微积分等高等数学。从大学回看高中,孙济宸认为,“尽管科高的课程内容和活动不见得多么高深,但激发了我自主学习的欲望,尤其是帮我确立了对计算机科学的热爱。”

    北京市十一学校党委书记、校长田俊对记者表示,拔尖创新人才的基础培养,要更充分地发挥教育的发现、唤醒和激励作用。

    在南师附中秦淮科技高中,学校形成了“点线面”结合的培养机制,既有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科技必修、选修课,也有面向具有科技特长和兴趣学生的竞赛辅导,还有针对个别学生的、和高校研究团队点对点式的学习体验机会。“通过通识型、特长型和专长型三类有梯度的培养设计,既让每名学生都有机会体验科研过程、感悟科研精神,也满足学生的特殊学习需求,帮助科技后备人才起好步。”徐国民说。

    “数学决定了一个人能在科技创新道路上走多远,信息科学水平决定了能飞多高,语言决定了眼界的宽广,而人文教育决定了底子的深厚。”易建平介绍,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科技高中正在探索“加强数学教育和信息科学教育,鼓励学生学习多语种,加强人文教育”的高质量科技教育之路,学校在开足开齐国家课程的基础上,为科技实验班的学生增设数学、信息课程,提前引入大学先修课,开设英语班和德语班等,“尽可能多地为学生能在科技创新道路上‘冒’出来做好准备。”

    围绕学生评价,华科理高开发了“四维”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学业表现、信息素养、核心能力、职业倾向”进行阶段性综合评价,详细记录学生的成长轨迹。以数据驱动的校本化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数据引领教育教学从单一走向综合,从注重结果走向过程与结果兼顾。

    聚焦科技教师队伍建设,宜昌市科技高中组建了专兼职的科技教师队伍。专职科技教师单独设编,全职负责上好各班每周一节的科技课程。兼职教师队伍则由数理化教师起步,立足学科进行跨学科、项目式学习,如今已拓展到地理、英语等学科。“学校每年一次的科技节是我们的盛会,每个学科组的教师都要提前自主申报科创项目,吸引学生参与完成项目和展示。教师参与科技教育,也是学校对教师进行考核和职称评审的重要考量因素。”学校科创中心主任杨威说。

    …………

    而在多样、丰富探索的另一面,如何更精准地选材、更畅通地实现高中和大学的贯通一体化培养,普遍困扰着科学高中办学者。

    对照国际经验,各国科学高中普遍严把“入口关”,以严格的筛选确保高水平生源。而在各地不断规范高中招生,落实属地招生政策,防止跨区域“掐尖”的背景下,国内科学高中一方面受到招生体制的影响,另一方面还要同区域内其他已形成品牌优势的历史名校竞争,普遍面临生源“低进”的困扰。

    “如何有效解决传统与创新的关系,近期和长期目标、育人和育分的关系,是办好科学高中必须解决的问题。”乔长虹直言,在目前大学升学仍以高考为主要通道的情况下,如何在特色办学的同时,保障高考质量,让家长满意,从而在区域内立足,是学校目前最大的压力。

    办学之初,宜昌市科技高中对科技类特长生采取“降分”录取。如今,随着学校办学成果和质量的不断彰显,学校采用了“加分”政策。“这表明了进入科创班不再是一种优惠、照顾性的就读,而是对学生和家长有吸引力的、竞争力的教育选择。”如今,对该校校长吴海涛而言,最大的愿望是,“能有越来越多真正有志于科技特长发展的优秀学生选择我们这样的特色学校,而不是只考虑本地综合性的高中。”

    探索十年,仍在路上。正如深圳科学高中校长罗诚说的那样,科学高中仍然需要在时间中沉淀、凝练和彰显自己的办学特色,仍然要在多样的实践探索中寻找具有本土特色的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之路。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