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璧山:“三礼”入心,文明满城□通讯员 曾佑惠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6-09-1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见面微笑打招呼,有序就餐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文明出行受点赞……如今,重庆市璧山区中小学生展示出来的文明现象,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这些现象,离不开“三礼”教育

    近年来,重庆市璧山区教委结合“做文明有礼的重庆人”“微笑满渝州”活动和璧山区实施的“和美璧山”“文化古城”区域发展战略,以“见面礼”“就餐礼”“出行礼”的“三礼”教育为抓手,另辟德育蹊径,积极推进文明礼仪教育,构建区域整体德育课程体系,让校园处处盛开德育之花,让璧山变得更文明、更温馨、更和谐。

    “见面礼”,让校园更文明

    璧山,重庆西部的一座美丽小城,数千年来,“崇礼尚德”的文化因子浸润着这座小城。这里有西南地区仅存的孔庙,孔子“不学礼,无以立”的教诲润泽着一代又一代璧山人,也孕育了“绿色教育、儒雅璧山”的教育理念。

    2016年,阳光高考结束后,高三学子不再撕书,为学弟学妹留下特别的“见面礼”。

    “有礼是一个人品质的前沿,有德是一个人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璧山区教委主任张忠说。

    2014年以来,璧山以“见面礼”为核心,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将“尚礼崇德”的种子播种在每一个孩子的心灵,让谦和礼让的自觉浸润到孩子们的生活、学习之中。

    2014年9月至12月,璧山在城区学校开发“微笑满璧山”德育课程,并把该课程向农村学校辐射。2015年3月,璧山区教委又将“微笑满璧山”活动与“学雷锋”活动整合,用微笑展示师生积极向上的美好心灵,让文明之花飘香校园。

    除此之外,璧山强化“见面礼”“点线面”教育,探索高效管理路径。一是学校管理“点线面”:“点”指各教管中心寻找示范校,“线”指示范校辐射到片区各学校,“面”指将片区经验在全区推广;二是校长示范“点线面”,首先校长成为榜样的“点”,其次校长带教师连成示范的“线”,“面”是指教师带学生,最后学生带学生、带家长形成管理队伍。

    目前,已经形成“校长—教师—骨干学生—学生—家长”的“三礼”德育路径,全区65所中小学、幼儿园的94000师生见面都会自然、热情而又阳光地微笑点头或挥手问候。“见面礼”在璧山师生心中已产生了品牌效应。

    “就餐礼”,让师生更温馨

    今年秋季入学时,璧山区最南端的村小云平小学,师生们就餐前排着长长的队伍有序洗手。

    “原来学校师生就餐前洗手,一拥而上,争先恐后,就餐后到处是剩饭剩菜。现在好了,孩子们能文明就餐,到处是一片温馨的场面。”在云平小学,说起学生就餐的变化,教师们都竖大拇指。

    用餐前,要洗手,细菌才能都赶走;领餐时,不能乱,你争我夺不雅观……用餐后,嘴边油,纸巾擦嘴水漱口;好习惯,要培养,点点滴滴我做起……这首凝聚着璧山传统文化的文明用餐童谣,在各校广为传唱。

    璧山文明教育从节约一饭一菜做起,积极融入“拒绝舌尖浪费、倡导文明用餐”活动,让节约之树在每个人心中生根发芽,让文明之花开满校园!

    “原来,进校购买泔水的商人络绎不绝,现在全区65所学校已没有人来了。”张忠算了一笔“文明账”:如今,全区每天94000名师生在校用餐,人人文明用餐,桌桌餐后整洁。仅璧山中学,依靠“光盘行动”就能每天节约大米100斤。

    “出行礼”,让社会更和谐

    有一项统计让人振奋:2015年以来,璧山全区学生行为养成首次实现人大代表零建议、政协委员零提案,而且没有社情民意反映和投诉;区教委接受的4次国家级检查、承办的6次市级现场会及迎接的50余次市内外兄弟区县考察,2000余领导、同行无不点赞璧山学生的文明。这一年,全区2万余名师生外出游学,所到之处不留任何垃圾,在全区10余场体育、艺术比赛及文艺汇演中,上千师生出入场地不留痕迹;这一年,来自五湖四海的1200余万游客在赞美璧山美景的同时,也为璧山人的文明行为点赞。

    2011年,璧山建成了第一个湿地公园,朝着“和美璧山”的方向不断迈进,接踵而来的游客、市民自发地审视着这个城市的文明:在斑马线,有家长带孩子硬闯红灯;在公交上,有老人为享受不到年轻人的让座而懊恼……

    “出行礼仪”的缺失,叩问着这座城市的教育。璧山德育改革将何去何从?

    璧山以“出行礼”教育为切入口,构建“宜生德育”课程体系,开发了适宜学生成长、覆盖从小学到高中各学段的“1+3+x宜生德育”课程体系。“1”指国家基础课程;“3”指地方特色课程,即绿色礼仪课程、绿色公民行动课程、绿色经典诵读课程;“x”指校本个性课程。分段融入核心素养,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此外,璧山教育人还采用查看现场、观看监控录像、听领导汇报、群众介绍,询问教师、学生、家长等方式,评价学校“出行礼”教育的实效。评价内容由少到多,评价标准由低到高,循序渐进,融入常规,并逐渐形成常态。

    “接下来,我们打算在全区采取‘传带帮’方式,通过把‘三礼’从校长传递到教师,从教师传递到学生,再由学生传递给家长,运用小手牵大手,让家庭、社会形成教育的合力,从而帮助整个社会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张忠这样规划“三礼”教育的未来。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