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说”2022年度十佳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12-3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仪式感?别被消费主义洗脑

    作者:张蔷

    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19级本科生

    指导教师:韩立新

    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

    作者感言

    文章能够刊登在《》“青年说”栏目上,对我来说是莫大的鼓励。在老师的帮助下,我对“新闻评论要抓住本质”这句话有了更深的理解。就像这篇评论,“仪式”本身无可厚非,“仪式感”背后的超前消费才是我们应该评论的本质。“青年说”栏目是青年学子思想交流的平台,希望未来有更多新鲜的观点在这里碰撞出火花。

内容为王才是“人间正道”

    作者:陈强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2020级博士研究生

    指导教师:任孟山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生院院长

    作者感言

    在当今资讯和观点眼花缭乱的信息环境下,当代中国青年不应人云亦云,更不能被简单复制、以讹传讹的“拿来主义”所俘获。“青年说”栏目为我们当代中国青年塑造独立思考的品格提供了宝贵机会。我们可以借助这个平台拒斥互联网文化的矫揉造作和纷繁浮躁,真正做到深入思考、直抒胸臆。

县城崛起要答好“引才三问”

    作者:周润哲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2018级本科生

    指导教师:董天策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院长、教授

    作者感言

    感谢《》“青年说”栏目,感谢老师的指导与教诲。拨开表面的乱象,抓住问题的本质,提出预警或对策,这是新闻评论的意义所在。不说正确的废话,不靠虚假的人文关怀充门面,不沉浸在无休止的自我感动里,吾辈当共勉之。

“逆向考研”需要正向引导

    作者:方晓洁

    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20级研究生

    指导教师:叶虎

    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作者感言

    我对教育类的话题一直都比较关注,这次评论的话题是“逆向考研”。作为一个曾经的“三跨”考生,我很能理解作出“逆向”这一决定之不易。有力量的评论能够推动整个社会某些固化观点的转变。在这一方面我仍有进步空间,期望未来与“青年说”栏目共同进步。

消除“第一学历”歧视任重道远

    作者:黄伟

    中国政法大学光明新闻传播学院2022级研究生

    指导教师:姚泽金

    中国政法大学光明新闻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

    作者感言

    新闻评论不仅要有对生活现象的敏锐观察,还要对现象背后的原因深度思考。通过查阅资料、请教老师,我学会以更全面深刻的视角剖析问题。本次写作也让我更加喜爱“青年说”栏目。编辑老师们眼光如炬,在选题方面着眼社会热点痛点。期待“青年说”栏目有更多佳作涌现。

就业指导精准化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作者:赵玉婷

    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20级本科生

    指导教师:崔明伍

    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

    作者感言

    “说理是摊开的手掌,不是攥紧的拳头。”新闻评论课上,这句话让我印象深刻。评论不是一个人的独白,而是各方在思考中的对话;不是非此即彼的观点博弈,而是思想的多元互动;不强求盖棺定论,而是希望使事理越辩越明。感谢《》给青年大学生提供一个思想表达交流的平台,我会坚持思考、不断进步。

破除就业困境利于“教资热”回归理性

    作者:李玉琪

    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2019级本科生

    指导教师:屈会超

    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

    作者感言

    真诚感谢各位老师给予我的机会与帮助。作为一名新闻专业的学生,于我而言,写评论既要有理性的力度,也要有感性的温度;比缜密逻辑更重要的是价值判断,比犀利文辞更重要的是责任担当。希望每一位新闻学子勤于见证身边发生的每一件事,用写作蓄积力量,努力绽放。

积蓄轻装上阵的力量

    作者:邵威仪

    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2019级本科生

    指导教师:秦红雨

    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副院长、硕士生导师

    作者感言

    感恩各位老师的知遇之恩,以及读者朋友的知音之情。作为新时代青年要肩负使命,潜心观察社会生活,以己之笔讴歌华彩、激浊扬清。我希望在评论写作的道路上能够守住初心、笃行不怠,珍惜手中之笔,虔诚打磨文字,且行且积蓄轻装上阵的力量。

童装企业不能丢了审美底线

    作者:王冬卉

    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新闻学院)2018级本科生

    指导教师:阴艳

    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新闻学院)副院长

    作者感言

    新闻事件往往涉及多方主体,多问几个“为什么”,试着理解他人的逻辑,有利于拨开现象的迷雾看清本质。评论写作是一个淬炼思想的过程,专业、理性的评论在众声喧哗中尤为可贵。非常感谢“青年说”这个展示和交流的平台。今后我会多思考、勤动笔,继续保持对现实问题的关注。

提高安全意识,拒绝“盲盒式租房”

    作者:夏伟豪

    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2021级本科生

    指导教师:谢宗贵

    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院长

    作者感言

    获此荣誉深感荣幸。此次写作多有波折,起初总是无话可说。幸有指导老师建议,我努力践行新闻“四力”。深入实践,去研读各类数据信息、去主动接触中间商、去体验大学生租房的实际情况。用青年视角观察世界,从实际出发书写文章。我将继续学习,争做理想信念坚定、专业能力过硬的新时代青年。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