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国际学校年度发展观察报告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12-2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报告执笔人

    秦 琳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比较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员

    韩亚菲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崔建社 中黄教育集团学术委员会主席、名誉总校长,中华国际文凭学校协会首任会长

    占盛丽 上海市跨文化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辛 颖 清华附中稻香湖学校执行校长

    明德璋 枫叶教育集团长三角大区负责人兼上海金山区枫叶学校校长

    刘耀明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与教学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

    赵 健 华东师范大学教师发展学院、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研究员

    于 家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教育局外事科科长

    李清刚 广东省教育研究院研究员

    1  “双减”

    合规办学边界更加清晰

    “双减”政策实施一年多来,效果不断显现,学科类培训机构大幅压减,校外培训活动规范性不断提升,给国际学校带来直接和间接影响。特别是那些持培训机构办学许可证开设高中国际课程的机构,在新的合规要求下面临转型发展。

    长期以来,公办学校国际部和民办国际学校是面向中国学生开设国际课程、对接海外升学的两类办学主体。除此之外,在一些国际课程需求较大的城市,有部分培训机构面向高中阶段适龄学生进行国际高中课程的全日制教学,组织实施海外高校升学考试及相关证书认证。社会公众、家长和留学服务机构习惯于把这些机构视为“国际学校”的一种特殊类型,其中也不乏一些办学时间较长、教学质量过硬、学生海外升学成绩突出的机构,它们形成了品牌,受到学生和家长的欢迎。

    “双减”政策颁布后,这部分培训机构的合规办学问题集中凸显出来。《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明确要求,严禁提供境外教育课程,不再审批新的面向普通高中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培训机构面向适龄学生系统开设国际高中课程,严格意义上不符合上述规定,所以“双减”工作启动后,各地普遍停止面向此类机构发放新的培训办学许可证,现有机构也面临转型发展问题。

    事实上,此类机构无论是办学模式、课程设置、招生管理还是校园生活,都更接近于全日制高中,例如有完整招生流程,参照国际高中设置学制,系统开设主流国际课程,提供各类选修或素质拓展课程,普遍实行寄宿制,有完善的校园设施和丰富的学生社团活动,有些还为学生注册境外合作中学学籍并发放毕业文凭。此类机构可面向全国招生,学生无须参加中考,课程设置和办学管理自由度更高。客观而言,这些机构满足了部分家庭追求个性化教育和海外升学的特殊教育需求。

    但从合理监管和长远发展角度来看,培训机构全日制举办国际高中课程项目是一个权责不清、关系不顺的模糊地带,存在一些问题隐患。例如,少数机构参照国外学制,把招生对象拓展到义务教育阶段初中在校学生;部分机构开设境外课程和使用境外教材随意性较大,全日制和寄宿制办学也带来一些安全风险;一些机构实质上与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或公办、民办学校关联办学;这些机构的学生没有高中学籍,一旦海外升学受阻就面临无学可上的问题;普遍收费较高,资金监管方面容易引发风险。

    从目前政策讨论和部分地方治理探索来看,引导那些课程质量高、招生规模大、发展基础良好的机构申请新的办学许可,逐步转为民办国际学校,应是一条可行途径。根据新修订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以及近年来中央和教育部关于境外课程与教材的有关管理要求,培训机构类“国际高中”转为民办高中,招生将纳入各地普高招生管理,跨区域招生可能受限,学生通过中考入学,学校必须参照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开设相应课程;境外课程开设、教材使用、师资聘任、收费等方面也将纳入更规范的监管。转制发展也对基本办学条件提出更高要求。可见,转为民办学校意味着办学资质要求的提高和监管的全面加强,有助于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提升办学质量、维护师生权益。

    “双减”之下,培训机构类“国际高中”的转型是整个国际学校领域更加规范有序发展的一个缩影。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民办国际学校发展进入新阶段,要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遵循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目标要求,不断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持续提升质量,追求健康规范发展,在满足人民多样化教育需求、培养具有中国“内核”的国际化人才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执笔人:秦琳)

    2 留学

    “后疫情时代”国际留学新变

    2022年,许多国家进一步放松了人员入境限制,如英国宣布取消所有针对疫情制定的入境限制措施,加拿大取消入境检测报告要求。与此同时,多个国家和地区发布了利好国际学生的工作签证政策,如英国发布面向名校毕业生的“高潜力人才签证(High-potential Individual Visa)”,加拿大允许参加在线学习(不超过50%学分)的国际学生获得毕业后工作许可(PGWP)。

    可以预见,近几年因疫情而受到影响的留学需求会得到释放,全球留学市场回暖是一个趋势。然而,如学者菲利普·G·阿特巴赫(Philip G. Altbach)所言,“后疫情时代爆炸性的留学潮可能不会再现”。

    近年来,国际留学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世界百年变局叠加世纪疫情,影响了国际学校学生的留学选择。一方面,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改变了留学的社会文化环境,给师生国际流动和国际教育科研合作带来负面影响。尤其是美国,其面向留学生的招生、收费、实习、毕业和就业政策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主要生源国赴美留学人数受到不同程度影响。此外,俄乌冲突对国际留学产生了直接冲击,进一步强化了人们对留学安全的考量。

    从留学市场供需变化来看,国际留学市场可能转变为买方市场。全球经济下行导致个体及家庭经济收入下降、企业纳税能力降低、政府财政收入减少。全球中产阶级的规模明显收缩,具有留学经济能力的学生数量相应减少,部分留学生遭遇经济困难,潜在留学生数量减少。经济萎缩同时导致公共经费投入和捐赠收入下降,高校对留学生学费的依赖性进一步增强。供需双方的变化导致留学教育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生源竞争将会更加激烈。

    此外,国际留学格局发生显著变化,安全的国家和地区吸引力增强。一直以来,学术吸引力是影响国际留学市场份额的重要因素,但各国对于重大国际政治经济危机事件的不同应对策略会极大地影响国际学生流动的规模、结构和走向。在亚洲学生对赴西方国家留学的安全问题产生担忧的情况下,新加坡、韩国等国家纷纷为优秀留学生提供有吸引力的奖学金,有望成为更具吸引力的留学目的地。有学者指出,首选留学目的地可能会发生变化,美国作为首选留学目的地的地位可能会下降。《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22)》也指出,未来可能有更多留学生转向欧洲及亚洲国家。

    2020年以来,教育部连续3年出台政策,支持在办的具有相应招生资格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按比例临时增加招生名额,招录已持有境外大学录取通知书并符合相关条件的学生。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成为国内学生“在地留学”的选择。事实上,疫情改变了一些人的留学需求,不少人会考虑中外合作办学等升学途径。

    总之,当前国际留学正在发生格局性变化。总的形势是,主要的传统留学目的地留学政策不确定性增加,与此同时,新的国际和区域留学中心正在形成。(执笔人:韩亚菲)

    3 教学

    让新课标融入课堂

    2022年3月,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为构建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提供了具体的行动指南。新课标融合了国内外基础教育实践和教学理论成果,更加凸显国家和民族基本价值观,强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民办国际学校应抓好课程建设这一“牛鼻子”,促进学校整体教育教学体系创新,打造自身的核心优势,获得更长远的发展。

    民办国际学校在融会贯通中外先进教育理念、探索前瞻性的教育体系方面,具备一定的先发优势。以中黄教育集团近20年探索为例,新课标倡导的育人模式,如大概念统领的主题教学、跨学科学习、学科探究、多元综合评估等教学和评价方法,早已在学校落地。我们将国际教育的理念和方法与国家课程进行本土化有机结合,为中国学校探索课程现代化提供案例参考。

    民办国际学校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新课标,有五条重要路径。

    一是素养导向,将核心素养培育渗透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育现代化的终极目标是人的现代化。核心素养是通过课程学习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如何让核心素养真正落地?要通过超学科探究、学科探究、阶段性评估等形式各异的教育教学活动和丰富的校内外场景、渠道,将培养目标融入教、学、评的各个环节,用学生学习成果来检验教学质量和效果。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