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引思 构建“导—疑—测”思辨课堂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3-02-2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借着盐城市教育部门推出“让学引思”课堂教学改革的东风,江苏省建湖高级中学(以下简称“建高”)于2016年暑期正式启动“让学引思”课堂教学改革行动,积极探索“让学引思”课改行动的校本化建构,近年来又融合市局“学思融通”的课改理念。历经6年的实践,建高萃取出“导—疑—测”思辨课堂教学范式。通过“导”“疑”“测”三元素有机贯穿全课堂,建高改变传统的接受型课堂,在理念上追求“以生为本,平等对话,教学相长”,在思维上追求“质疑思辨,主动建构,自然生成”,在行动上倡导“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达标提升”。

    “导”,贯穿学习全过程

    学校的传统教学方式注重教师把知识传递给学生,忽视了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的重要性。在“导—疑—测”思辨课堂里,教师鼓励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真正体现了“教”的意义——引导,因此,“导”就是教师导学。例如,在“狂放与忧思——李白杜甫诗歌比较阅读探究”专题教学课上,教师在课前布置任务、提供资料、指导学法,教师结合教材中“豪放飘逸的李白诗”和“沉郁顿挫的杜甫诗”两个专题的内容,补充印发李白、杜甫的主要生平、代表诗作以及小论文写作范例,指导学生深度研读各种材料,探究李白、杜甫诗风异同的表现与原因,形成小论文初稿。这一课前部分的导学,便是给学生条件、时间、机会、空间去进行深度学习,探索重点、难点,凸显思辨课堂中思辨思维的构建,教师鼓励每一名学生勇敢尝试,创设条件给学生或独立、或小组合作去探索实践,在不断尝试中建构新的知识体系。

    建高的课堂导学,不仅对标课前,而且是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完整学习过程。导学大体包括四部分:一是指导对过去所学知识、经验的回忆、勾联,温故而知新,比如课后学习作为课堂教学的延续,下课铃响后,教师不急着走,而是指导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对课堂学习的内容进行整理反思,解答学生问题以及辅导学生的薄弱之处,鼓励学生举一反三,灵活运用,不断进取;二是指导阅读、运算、实验、分析等方法、技巧;三是指导运用工具书等辅助学习工具;四是指导梳理、归纳、总结,构建知识网络,训练思维能力等,比如在课中,通过教师的导趣、导向、导疑、导法、导练等来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深入思考、大胆质疑、主动探索、勇于创新。

    “疑”,激发学习内驱力

    “疑”,即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生疑”“质疑”“释疑”,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不学无以质疑,不问无以解疑”。古今中外的教学都注重培养学生善思善疑,在中国可追溯到孔子的启发式教学,提倡师生用提问式、比喻式、讨论式进行学习,主张教师不是一味地教,而是通过疑问、反问等形式向学生提问,对学生进行启发,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这与西方苏格拉底的“精神助产术”异曲同工。在“导—疑—测”思辨课堂上,教师亦是如此,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趣味性与启发诱导相结合,通过激趣导入引导学生善于思疑、质疑、释疑,让学生打开思路,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建高课堂的“疑”元素,分为生疑—质疑—释疑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自学中将各种知识信息由获取到内化,在内化过程中生发疑问;第二阶段,当自学中的疑难经过探究仍无法自主解决,学生就要将疑难问题提出来,与同学交流,与教师对话,通过质问、追问、反问、考问等方式培养解决问题的思维素养;第三阶段,经历了自学生疑、质疑求助之后,有些疑惑还是无法解决的时候,学生可以将问题拿到课堂上让全班同学讨论,教师只在适当情况下进行点拨、启发,直到问题解决。值得一提的是,对于有些难度大的问题,如社科类等思辨性比较强的学习内容,建高的课堂依旧坚守“学生主体”,教师会把问题留在课后发动研究小组进行集体攻关,通过查阅资料,相互讨论,深入思考,合作解决。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又培养了合作精神。

    “测”,完成教学闭环

    课堂教学在落实“导”“疑”等环节之中,还需要用“测”来形成闭环。“测”,即考量学习目标是否达成,疑难问题是否解决,知识体系是否完整。“测”是检查所学知识的有效载体,是提升学生能力的重要环节,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反馈的重要标尺。因此,建高组织全体教师对检测形式进行了精细化设计:在形式上,有提问、背诵、默写、板演、书面考查等;在对象上,有个体测、集体测、教师主导测、学生互测等;在检测内容上,有对旧知识的回顾性检测,对新知识的针对性检测、巩固性检测、综合性检测、拓展性检测等。即便是检测时间,建高也根据不同的检测目标及内容,设置了课前旧知识检测、课堂展示检测、课后延伸检测等。

    “导—疑—测”思辨课堂,简化来看只是“导”“疑”“测”三元素,但在建高的教师研究与打磨过程中,形成了丰富多彩、颇有特色的创意设计。历史组提出情感目标达成“四要”:要唱好“开场戏”,努力激发学生热情;要恰当把握时机,创设学习氛围;要重视双向交往,构造师生情感;要率先垂范,影响学生的情感意志。政治组采用“圆桌谈话式”“自主探究式”“分组讨论式”“情景复现式”“学案导学式”五种学习模式。地理组提出创设实践活动,增加科学探索式教学。化学组提出“创设条件,鼓励学生质疑;建立质疑基础,让学生有疑可提;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使学生善于质疑;创设提问氛围,培养学生质疑习惯”的四步法。数学组视质疑为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教学中营造气氛让学生敢“疑”;循序渐进让学生能“疑”;教给方法让学生善“疑”;利用数形结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形成了教学的个性化特点。语文组提出“任务驱动,让学生树立问题意识;创设氛围,激发学生敢问热情;授之以渔,培养学生善问能力”。

    “导—疑—测”思辨课堂是建高落实课改进程中打磨的易实践、可操作之精品,蕴含着建构主义理论、群体动力理论、对话教学理论、从做中学理论、多元智力理论等丰富的教学内涵,每一个理念元素的设计都巧妙地蕴藏着深奥的教学理论。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善用启发式教学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鼓励学生尝试自我建构知识;学生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看到了个人的内在潜力,自信的种子默默破土而出,为建高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提供了强有力的智慧保障。

    (肖磊 李文标)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