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英语教学模式 培养跨文化意识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3-03-1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与深入,国与国之间的经贸往来、文化交流日趋频繁。各国对既具有跨文化意识又掌握英语交流能力的新型人才的重视度与需求量不断提高。科学创新英语教学模式、扎实培养具备跨文化意识的优秀国际化人才成为新时代高校的应有之义。

    南宁学院通识教育学院牢固树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观念,认真贯彻落实学校的办学理念,以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为主线,着力构建课内课外、线上线下一体的英语教学体系,深入推进开放式育人模式改革,培养了一大批综合素质高、英语应用能力强、跨文化意识清晰的优秀人才。

    创新英语教学理念

    建构跨文化意识培养目标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高校应当将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与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扎实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学院立足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以能力产出为导向,突破以考评学,坚持以学为中心,捋清了大学英语教改思路,探索建设学中用、用中学、学用结合、变讲堂为学堂的教学新常态,夯实了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的基础。

    学院组织英语教学团队参加《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与课程思政建设研修班,更深刻地理解新教改背景下英语教学的维度,理解如何将语言与育人有机融合,学会如何帮助学生增强文化自信、提升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跨文化意识。派员参加高校外语“金课”课程建设与设计研修班,深入了解“金课”课程建设理念,夯实外语“金课”创新建设实践基础。

    学院先后召开大学英语有效教学研讨会、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会,及时举办大学英语课程建设研讨会,遵循以生为本、先学后导、全面发展的核心理念,抓住外语教育迈向信息化的机遇期,制定了“价值引领、能力导向、人文培养、本校特色、动态开放、系统合理”的英语课程设计目标,以“互联网+教学”“智能+教育”直面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从教知识走向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实现持续高质量的合作学习过程。

    优化英语教学体系

    拓展跨文化意识培养途径

    跨文化意识培养是新时代高校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优化教学体系、创新教学方式能够拓展跨文化意识培养的途径,提升跨文化意识培养的效果。

    学院抓实第一课堂,用好第二课堂,强化实践教学,创新实践“网络课+线下授课/辅导+讲座/实践活动”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依托U校园、FiF平台等,多措并举、多管齐下,扎实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语言和育人深度融合、课堂教学和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线上和线下深度融合、课内和课外深度融合,实现了课程由课内向课外的延伸,推动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紧密结合。学生既能使用优质的网络教学资源,又能获得线下教师的教学与辅导,增强了参与课程互动的积极性。

    学院举办不同主题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培养讲座,引导学生在学好英语的同时,深入了解各国文化背景,尊重文化差异。形式多样、案例鲜活的主题讲座有效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学习外语的主动性,增强了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愿。定期举行的英语角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南院之声”英语广播顺利开播,丰富的活动、灵活的方式营造了学习英语的良好氛围,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的英语学习方式,促进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不断提升。

    学院借鉴并结合新的英语教学模式,深入贯彻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理念,举办英语口语大赛等丰富的课外英语竞赛及活动,以“线上+线下”的方式进行,提升学生的英语批判性思维,锻炼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与英语应用能力,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感知水平与交际能力。

    建设英语教师团队

    激发跨文化意识培养动力

    教师是英语教学实践的主导者、组织者,是学生跨文化意识培养的引导者。具有跨文化意识培养理念与跨文化素养的教师队伍是实现跨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要动力来源。

    学院以教师团队建设为抓手,着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英语教师团队,不断增强英语教师的育人素养、学科素养、教学素养及科研素养、跨文化素养。

    夯实基础、强师赋能,为教师量身定制“四阶段鹰计划”培训项目,帮助教师快速成长。组织青年教师进行磨课,充分发挥资深教师及教研团队的“传帮带”作用,高效指导青年教师成长成才。组织开展听评公开课、翻转课堂教学研讨会、教学沙龙等一系列活动,通过详尽点评及交流讨论,帮助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技能,教师教育教学效果显著。

    (谢立芳)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