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服务型职大” 助力经济社会发展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3-04-0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双高计划”建设实施以来,南通职业大学面向“一带一路”倡议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以及南通打造“一枢纽五城市”的发展定位,确立“学习型”“服务型”“交互型”“研究型”“质量型”的“五型职大”建设发展目标,通过深入实施“三个聚焦”,构筑技能人才供给“蓄水池”,培育社会服务示范“排头兵”,当好多元成长成才“助推器”,不断满足南通产业转型升级对技术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服务型职大”建设成效显著,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影响力不断提升。

    聚焦产教融合协同育人

    构筑技能人才供给“蓄水池”

    学校始终践行张謇先生“学必期于用,用必适于地”办学思想,积极打造“政产学研用”生态圈。为避免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形式单一、需求受限、合作不持久不深入等问题,学校与百余家通商企业合作组建理事会,成立了5个校企共建的二级学院和6个现代产业学院。通过搭建“学校+产教联盟”“学校+行业协会”“学校+产业园”等多种双主体合作平台,形成“学校+核心企业+众多中小企业”的“1+1+N”多元协同育人治理结构,核心企业引领行业发展,中小企业汇聚人才需求。建校半个世纪以来,学校为社会输送了近10万名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目前在校生规模达2万人以上,留通就业率达60%以上,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四技”服务能力每年达2000万元以上,先后获得“南通市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贡献奖”10次。

    聚焦国家区域发展战略

    培育社会服务示范“排头兵”

    面向乡村振兴、“一带一路”倡议、东西部协作,学校优化办学功能定位,持续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水平。学校依托“科技镇长团”、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定期选派优秀中层干部、骨干教师和优秀毕业生到乡镇和中西部地区,发挥专业人才优势,实施精准帮扶和对口支援;通过南通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等平台,将“职业道德与安全教育”“职业素养与安全生产”等公共课和“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与实务”“施工组织”等专业课,以线下到线上、从课堂到田间的方式,有效提升新型职业农民等社会群体的专业技能,助力江苏省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上走在前列。学校设立海外鲁班学院和鲁班工坊,选派多名优秀教师赴印度尼西亚、加蓬、肯尼亚等国家开展支教援教,以班级建制接收纳米比亚留学生,受到多国的肯定赞赏。学校与陕西省汉中职业技术学院等西部院校开展对口帮扶,累计34名管理干部、骨干教师来学校挂职锻炼;落实“援藏援疆万名教师支教计划”,选派多名骨干教师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职业技术学院支教,获“江苏教育援疆十大科研成果”奖。

    聚焦服务全民终身学习

    当好多元成长成才“助推器”

    学校统筹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坚持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并举。为避免高职院校缺乏满足多元化社会生源终身学习需求的顶层设计、缺乏切实适应区域发展需求的人才与智力资源供给机制等问题,学校积极开展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实践,探索与本科院校合作培养、中高职衔接等教育形式,探索职业本科教育,搭建学生多元化选择、多路径成才的“立交桥”和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职教体系。围绕“两提升一建设”的“十四五”规划发展目标,加快推进本科职业大学建设,落实《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试行)》等文件精神,遴选建设首批职业本科培育专业6个;积极开展好与无锡太湖学院、江苏第二师范学院等“5+0”联合培养,与南通大学、南通理工学院等“3+2”专本衔接及与常州工学院等“4+0”分段培养等合作项目,优化完善与江苏省南通中等专业学校等中高职衔接“3+3”项目,在江苏省内实现校内高职教育与技工教育一体化衔接。学校依托南通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平台、化工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等积极开展非学历教育培训,近三年累计为近10万人次开展各类社会培训,为近1.2万人次进行各类技能鉴定,为近1.6万人次开展各类职业技能与区域文化体验教育。学生多元成长成才效果不断彰显,2021年获评全国优秀大学生社团一个,2018年获“江苏省大学生年度人物”提名奖,2021年获“江苏省优秀青年志愿者”提名奖,2021、2022年连续两年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2022年获首届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物联网技术应用”赛项、金砖国家职业技能大赛(决赛)“物联网”赛项一等奖各一项。

    (马海燕 姜乐军 张海锋)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