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如何科学落实?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1-06-0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一是建立幼小衔接负面清单,即小学主要围绕“零起点”、幼儿园主要围绕防止“小学化”、培训机构主要围绕“学前班”等画红线,明确哪些是不能做的。

二是启动幼小衔接改革试点,遴选了11个县(市、区)和108所小校(幼儿园),作为全省幼小衔接实验区和试点校(园),先行试点,分层推进。

三是建立幼小衔接协同机制,强调双向衔接,实施好幼儿园入学准备和小学入学适应教育。重点加强小学在幼小衔接工作中的主动性,积极探索低年级课程、教育教学方式与幼儿园保育教育相衔接。比如在小学一年级上学期设置入学适应期,坚持零起点,组织入学适应活动,合理安排教学梯度,切实减缓幼小衔接的坡度。

四是突出家校(园)沟通和联动,树立科学导向,多渠道强化家长的幼小科学衔接意识,引导家长自觉抵制违背教育规律和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的行为,针对“幼小衔接”中的困难和问题,最大程度地缓解和消除家长的焦虑情绪,积极争取广大家长的理解支持和参与,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五是持续加大治理力度,将幼儿园“小学化”治理纳入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对以各种名义接收学前儿童提前进行小学课程内容培训的校外机构,要严肃查处并列入黑名单。强化教育督导,将“幼小衔接”纳入督学责任区,对小学违反“零起点”和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要追究校长、园长和有关教师的责任,形成幼小衔接的良好生态。

李克建:政府可以从7个方面着手科学推进幼小衔接:价值引领、资金供给、课程建设、师范教育改革、鼓励试点、专业支持、组织保障等。要建立政府、社会、家庭、学校四维联动的“幼小衔接、科学协同”工作体系。创设试验区,并对幼小衔接工作优异单位及教师进行奖励与表彰。基于3~8岁儿童发展的连续性,在核心素养的理念下,系统地建设连贯、统一的“幼儿园—小学”课程体系(包括理念、目标、内容、实施、评价)。打通师范教育中学前教育、小学教育的分割,培养具有跨学段胜任力的“双证型”教师(持幼儿园、小学教师双资格证)。鼓励地方进行幼儿园—小学一贯制试点。细化地方管理指导责任,并发挥专家作用。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