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高校控烟状况暗访:23所高校只3所成绩及格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2-12-2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天津医科大学校园禁烟宣传本版照片 记者刘耀辉摄

今年5月31日,被很多媒体称为国内最严格的津版 禁烟令 正式实施,4类场所室内外全面禁烟、13类场所室内区域禁烟,半年过去了,吸烟的危害正被越来越多的公民所认识,也有不少人摘下 烟民 的帽子成功戒烟。然而走进大学校园,如果稍加留心就会发现,大学生烟民却为数不少,本该书香四溢的校园却时不时有人吞云吐雾。中国控烟协会日前通过对全国800所高校校区控烟状况进行暗访,结果表明,82.62%的高校控烟状况 不及格 。市心理卫生协会、市青少年心理咨询中心联合南开大学社会学系,针对大学生吸烟的一项调查也显示,本市600名样本大学生中吸烟比率高达38%。是什么原因导致大学校园中出现如此众多的烟民?高校控烟难在哪?记者进行了调查。

戒烟小贴士

1.丢掉所有香烟、打火机、火柴和烟灰缸

2.避免参与往常容易吸烟的活动

3.避免与烟瘾很重的人在一起

4.餐后喝水、吃水果或散步,断掉 饭后一支烟 的念想

5.烟瘾来袭,用无糖口香糖代替

6.用钢笔代替手持香烟的习惯

7.多参加户外运动

8.用省下来的钱奖励自己一件礼物

1

尴尬的成绩单:23所高校仅3所控烟及格

不事先打招呼、暗访录像留证据,中国控制吸烟协会对全国1099所高校中的800个校区控烟情况进行暗访,结果显示,超八成高校控烟状况不及格,高校室内吸烟行为仍较为普遍,教学楼、食堂、男生宿舍等区域成为吸烟的 重灾区 。中国控烟协会向各高校校长发出公开信,希望高校要加强控烟宣传并加大控烟干预力度。

在12月4日发布的《2012年全国高等院校无烟环境创建评估暗访报告》中,记者看到,此次暗访选取了本市23所高校,在暗访的高校中,只有天津医科大学、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河北工业大学3所学校成绩及格,在800个校区中,分别排名34、58和71位,本市最高分的天津医科大学得分68.96分。其余20所学校均未达到60分,最低分数仅为36.78分,总排名为622位。本市平均得分为50.77分,在全国省级排名中位居中游。

据了解,中国控烟协会关于高校控烟状况的评估已进行了两年。评估内容共包括8项指标:室内场所烟蒂数量、室内吸烟人数、学校重点区域张贴禁烟标识、室内场所不设立烟灰缸、校园内无烟草广告和变相广告、校内室外吸烟区的合理设置、校园内控烟宣传及发现违规吸烟行为的积极制止等方面。

与2011年相比,虽然很多高校在禁烟标识张贴等方面大幅提升,但高校中的吸烟行为并没能得到有效遏制。在去年的暗访中,调查人员在食堂和教学楼共发现吸烟者164人,而今年上升到210人,今年的5046个烟蒂有28.82%的数量出现在教学楼,比例最大。室内吸烟人数最多的是食堂,与去年相比,学生食堂吸烟行为呈上升趋势,由22.64%上升到41.38%。男生宿舍中的吸烟行为有所下降,由去年的43.12%变成今年的29.9%。

在本市被暗访的23所高校中, 禁止吸烟 的标识已经实现了全覆盖,但是在每个学校都发现了烟蒂,有不少室内吸烟者进入了暗访者的镜头。9成以上的被访高校并没有专门设立控烟宣传展板,人们虽然对 二手烟 十分反感,却没有一例进行劝阻。此外,所有被访高校均未设立室外吸烟区。

2

记者调查:男生宿舍成烟头集中营

陈锋是土木工程专业大四学生,一张嘴,牙齿黄黄的。识出陈锋是个 烟枪 ,他不好意思地低下头。 呵呵,抽烟抽的。

陈锋宿舍6个人,包括他在内,两个人是烟民。 我两天一包烟,但大部分都是在晚上搞设计的时候抽,没办法,不然熬不住。 陈锋大学4年,烟龄4年。他告诉记者,班里男生15个人,大概三成的人吸烟,这样的比重在学校里算是一般,印象当中被称为 大烟枪 的是那些体育生,好像没有几个不吸烟的。

谈起自己吸的第一支烟,陈锋坦言,刚上大学时,参加一个亲戚的婚礼,新人过来敬烟不好意思不要,从那以后就不由自主地吸了起来, 我爸一开始还说几句,后来觉得我也是成年人了,就默许了。

张楚和陈锋同一宿舍,也是烟民之一。这个资深 电游专家 坐在电脑前玩游戏时,最好的佐餐就是香烟,有时整个晚上屋内都是云雾缭绕。 电游配香烟,赛过活神仙。 张楚边说边点燃一支烟,记者看到桌上的烟灰缸里已有了一堆 烟屁股 。与陈锋相比,张楚更适合 老烟枪 这个 荣誉称号 ,父亲和家里不少亲戚都吸烟,他从初三开始耳濡目染也吸上了,学校里贴的 禁止吸烟 的标识和宣传画,对他没用, 没听说谁因为吸烟被罚款的。 现在他不仅在宿舍里吸,在食堂吃完饭吸,甚至上课时也忍不住偷跑到厕所里点上一支,一天下来最少一包烟。7年烟龄,香烟似乎已经成为他生活的必需品。

为了得到更多信息,连日来,记者通过QQ、MSN、微博等交流工具以及现场走访的形式,就大学生吸烟这一话题进行微调查。在被采访的80名大学生中,记者发现,在吸烟或尝试吸烟的同学当中,有不少人是 夜猫子 ,也有不少人是 烟酒不分家 ,同学交际喝起酒来,就顺手吸起了烟。

虽然各高校已明确规定不准在教学楼、宿舍楼等公共场所吸烟,也在明显位置张贴了 禁止吸烟 的标识,但在很多学校宿舍、教学楼附近的垃圾桶里,记者依然发现很多被按熄的烟头。一名负责保洁的物业人员颇多抱怨: 男生宿舍的垃圾桶就是烟头的 集中营 ,垃圾袋都是塑料的,很容易引起火灾。

在采访中,有九成的吸烟者表示自己是在进入大学后开始成为烟民的,一天不超过5根烟的占70%。大部分同学认为大学生吸烟不仅影响自己和他人的身体健康,而且也是文明意识淡薄、缺乏公共道德的表现。虽然在不吸烟同学中有90%的人对吸二手烟表示介意,一些坚定的 无烟主义者 甚至是反感,但是对吸烟者现场劝诫者却寥寥可数,大家都是碍于面子不好意思说。

3

烟资来源:大部分烟民向父母伸手

陈锋是福建人,每个月的生活费1000元,用于吸烟的花费大约150元。从2.5元一盒的便宜烟开始,后来是4.5元、6.5元、7元,一直到现在的10元一盒,陈锋坦言,几年来在和烟友的 切磋 中,口味不知不觉的越来越高,但他并不是最奢侈的,有个别同学买烟的花费已接近伙食费。

张楚每次从父母那拿来生活费,第一件事就是先拿出200元,买一条烟放在柜子里当 干粮 。张楚告诉记者,在他的同学中,大部分同学是买10元以内一盒的烟,一个月在买烟上的消费在百元以内。

在采访中了解到,大学生香烟来源多种多样,大约有一成学生的烟源是由父母或亲戚提供。

老爸没别的爱好,就好吸烟,过年过节总有亲戚朋友送他烟,知道我也吸烟,就塞给我两条,价位都是中档以上的。 钱立波因此被同学称为 靠谱的烟友 。今年大三的钱立波烟龄3年,父母得知他学会了吸烟,还找他谈过几次,但是发现管也没有用,就不再反对了,又怕他在外面买到假烟,所以每次放假都能从家里拿到不错的香烟。谈到为孩子 赞助 香烟,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大学生家长深表无奈: 我知道这样做不对,但是我不给他,他自己也要去买,更浪费,反正我的烟也抽不完,我只能告诉儿子少抽点,不要上瘾,仅仅当作交际的手段是可以的。

家里能够提供烟源的毕竟是少数,大部分吸烟学生都是靠自购,但主要也是用父母给的生活费,很少人是通过打工赚钱买烟的。记者来到距离本市某所大学校门不到100米的一家小超市,超市老板告诉记者,每天到此购买香烟的大学生不在少数。 每周去进货都要拿1万元的烟,我发现,学生买烟挺有规律的,月初买好烟,月中买一般的,月末就只买最便宜的了。

4

吸烟探究: 压力山大 是主因

采访中很多大学生表示,压力大是导致吸烟的重要原因。

都快毕业了,工作还没影呢,一打电话家里就问这事。 进入毕业班,刘东阳学会了吸烟,用吸烟的方式排解内心压力的,在吸烟的大学生中占有很大比重。英语专业的杨帆也是如此,一进入大学,面对各种考级,在强手如林的竞争环境里,压力越来越大。也有人是为了摆脱失恋的影响,在痛苦中拾起了香烟。本市一所综合性大学的年级辅导员认为,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 90后 大学生心理比较脆弱,辅导员的心理辅导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应该从精神上多关心学生,引导大学生通过运动等健康向上的活动来减压,这样可能会减少大学生烟民的数量。

一些同学吸烟也是受家庭以及周边环境影响。在被访的吸烟大学生中,近亲属吸烟比例几乎达到100%,他们从小就受到二手烟的 熏陶 ,家长的控烟意识淡薄,进而影响到孩子,孩子长大成人后自然吸起了烟。吸烟在同学之间也会 传染 ,特别是同一宿舍,一位控烟监督员在实际工作中发现一个现象,那就是吸烟很容易形成 群落效应 ,吸烟的大学生往往都扎堆,如果宿舍里有一个人吸烟,那么这间宿舍很可能会有第二个、第三个人会被拉入烟民的行列。

还有部分大学生吸烟是为了交际应酬的需要。 吸烟是交际的必需品。 某高校大四自动化专业学生梁成柱这样认为,他说当他跟陌生人打交道时,递上一支烟气氛马上就会变得融洽起来,在和同学、朋友交往时,香烟也会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有关专家指出,很多大学生之所以吸烟成瘾,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出了问题,天津医科大学曾对1334名本科生就烟草流行状况进行过一次调查,结果显示,平时入睡时间越晚、醉酒次数越多、应激事件发生频率越多的学生,对禁烟的态度越消极,学习成绩理想的学生对禁烟的态度则表现积极。

5

大学控烟对一生影响深远

早在2010年,市教委就出台《关于创建 无烟校园 的实施意见》,要求各类学校将控烟宣传教育纳入学校健康教育计划,无烟校园不设终身制,每三年复核一次,不合格者随即摘牌。今年《天津市控制吸烟条例》颁布实施后,本市提出所有学校均要达到 无烟校园 标准。从实际情况看,中小学及幼儿园等校园控烟状况良好,而大学校园总体偏差。

市疾控中心非传染病预防控制所综合防治科副科长郑文龙说,对于普通高等学校来说,无烟校园的标准并不比中小学校高,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大学校园的控烟却不甚理想。 大学校园控烟难,监管难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郑文龙说, 无论是从监管的空间上还是时间上都存在盲区。 对于大部分高校来说,男生宿舍楼是烟草的 重灾区 。目前本市高校基本设置了控烟监督员,在宿舍楼主要由宿管老师承担。在采访中,一些宿管老师说,一栋宿舍楼住着数百名学生,门一关,谁吸烟根本不知道,而且大学生都习惯晚睡,半夜去查吸烟也不现实。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