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校长炮轰自主招生 天津高考“改声一片”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09-11-1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中学校长炮轰自主招生 天津中高考改声一片

从2003年开始,“自主招生”走过了6年时光,大家对于这种招生形式已经从陌生变成熟悉。2003年确定的22所试点院校,多是学科实力强、地理位置好的全国顶尖高校,到现在2010年招生工作即将展开的时候,自主招生试点院校将达到80所。

高校自主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招生方式不断多样,对于考生而言无疑是“利好”,但对自主招生的质疑声也在增多。“中学校长炮轰自主招生标准各异疲于应付”、“时间跨度长高校自主招生渐现‘应试倾向’”、“学生笔试赶场筋疲力尽”等等,是大家对于自主招生在操作层面的抱怨,相信只要假以时日肯定可以有所改观。但比这更严重的是,自主招生这种本来为了打破“一考定终身”的不公平而设立的公平选拔模式,却开始逐渐带来不公平的质疑。偏才怪才受到照顾,各科均衡发展的中等水平学生必然要委屈一下,自然引起部分家长的不满。而面试的随机性,也带来了不少非议。今年北大推行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更进一步将主观因素引入自主招生,自然让不少人对自主招生能否保证公平打上了大大的问号。

新政一览

北京大学:选择“中学校长实名推荐”的资质学校,由校长推荐综合素质优秀或学科特长突出的高中毕业生,在审核通过后,领取面试“直通证”,高考录取线下降30分。

清华大学:与上海交通大学等校共同发起“GSI测试”,测试分成了通用基础测试(GeneralExam)、高校特色测试(SpecialExam)、面试(Interview)三个模块。其中G模块和S模块采用笔试形式。

天津大学:单科优胜学生将获得更多“优惠”。在天大自主招生考试中前100名的考生若高考被天大录取,入学后可自由选择是否进入“求是学部”学习。

南开大学:有望实施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2010年计划招收百名优秀人才进入“伯苓班”和“省身班”学习,中学推荐生有望进入这两个班学习。

同济大学:沪上80所示范性实验中学的校长,可直接向同济大学推荐学习成绩优异、或在市级以上各类竞赛获奖、或在科技创新等其他方面有突出特长和潜能的优秀应届高中毕业生。

武汉大学:首次允许高一学生报考,对参试考生中特别优秀的考生,校方将最长保留2年的录取资格。

北京林业大学:与北京交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等校联考,面试由各高校自行安排。

北京师范大学:综合素质高,具有特长的优秀学生可自荐或经优质生源校推荐申请明年该校自主招生测试资格。自主招生测试将增加文化课考核,取消面试。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北京大学、香港大学联合进行自主招生,考生可以同时报考三所高校,如果考生同时得到三所高校认可,则可自选一所。

(资料来源各高校招生网站,仅供参考,具体政策是否涵盖天津考生,以各高校最终解释为准。)

北大公布校长实名推荐名单 天津耀华南开上榜


北大公布校长实名推荐名单

天津耀华南开上榜

上周,北京大学公布了2010年自主招生新政策——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经过严格审议、考察,北京大学11月16日在其招生网上公布了13个试点省市的39所中学成为“中学校长实名推荐”的资质学校。天津南开中学、耀华中学榜上有名,两位校长可以各向北大推荐1-3名优秀学生。点击查看更多详情

四问“实名推荐”如何公平公正

据北大天津招生组介绍,截至11月9日下午,天津尚无中学及校长向北大提出申请,但已有数所学校的校长和北大沟通,有意申请推荐资格。至于什么样的学校能获得这个资格,北大天津招生组透露,一定是综合实力突出的学校点击查看详细信息

评论:从校长推荐制看教育改革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句钱学森之问,如今总是萦绕在教育工作者的心头,近日,却被北大原副校长王义遒破解了点击查看详细信息

焦点争论

  高校:该不该放弃“应试”

从最初的政策制定上看,让一些综合实力稍弱但单科成绩突出的学生不至于被高考埋没是教育部2003年在一些高校试行自主招生的主要目的,近年各高校在制定具体招生政策时基本围绕着这一原则。但到底是以“考

”为主还是以“荐”为主,大家似乎莫衷一是。北大试行中学校长直接推荐无疑更看重“荐”,但更多的学校还是将政策重点放在“考”上。

以清华大学为例,在其公布的选拔办法中我们看到,“我校的特色测试科目为高级综合……考察范围不限于中学大纲,重点考察考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其成绩记作A(优秀)、B(通过)、C(不通过)。个别特别优秀的,记为A+。”也就是说,考生的能力强不强,还是要“考”的。

而对于北大尝试的“荐”,不少教育工作者持保留意见。武汉大学前校长刘道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说:“中国高校不公平现象本来就已很严重,北大此举一推行,将加剧教育不公平现象。”对于偏科生,刘道玉认为应该通过其他办法来考核。“首先要有一个考试来衡量其是否偏科,其次要对其擅长的科目进行考试,证实他确实是杰出人才。”

家长:名额少希望并不大

北大试行中学校长推荐制消息一出,引来各方关注。某媒体为此进行了一番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家长对此举不够信任。“如果你想为孩子争取到这个机会,作为家长你会给校长送礼吗?”64%的家长认为“会”。同期,某网站为此发起的网上投票也显示,认为“实名推荐制对多数人不公平”的网友占到69.9%。

这种家长和社会热切关注的状况自北大公示39位获得推荐资格的校长名单后立刻归于平淡,“名额实在是太少了。”一位刘姓家长说,自己的孩子成绩有希望考上北大,但他不会让孩子去争取校长推荐。“优中选优,希望太小,如果争不到反而挫伤积极性,我宁可孩子好好复习,好好考。”记者调查发现,很多家长对于北大的“新政”反应比较冷淡,人民网一位网友的话可能比较说明问题:“但愿北大的中学校长推荐制,惠及的是‘有才学生’而不是‘有权校长’!”

学生:精力仍放在备考上

记者在校园里了解到,目前自主招生话题确实在各校高三年级中比较热,但大多把目光集中在那些需要提交申请然后参加笔试、面试的机会上,对于北大的校长推荐制,大家并不热衷。因为很多学生认为,校长推荐谁自己左右不了,所以他们更愿意把精力放在可以争取的“考”类自主招生上。对此,多年从事毕业班工作的高老师说,学生这样取舍比较理性,但自主招生的测试内容和学校的教育内容完全不一样,是否“自主”,还应更理性。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