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绩排名要不要公布-成绩,排名,公布--教育频道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08-01-0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新闻链接:最新公布的《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中规定:山东省中小学校、班级不允许以任何方式公布学生考试成绩,不允许按考试成绩给学生排名次,也不允许以考试成绩或升学率给教师排名次或作为评价和奖惩教师的主要标准。

素质教育已在全国各地实践多年,以“分数”、“名次”来划分学生等级的概念也在逐步淡化,期末考试临近,山东省出台的这一规定,可谓是开先河之举:要求在中小学全面推行日常考试无分数评价,以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

然而,这项规定似乎并未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虽然大部分学生、老师和家长感觉此政策一出,消减了不少成绩上的压力;仍有部分坚持成绩排名应该公布,毕竟现行的高考制度还是以具体分数为依据的。

不公布成绩排名

减轻压力,培养学习信心和兴趣

刚升入初一的学生小雅对此规定持赞成态度。她认为,成绩是个人的隐私,学校和老师如果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可以进行内部排名,但没有必要公布。因为成绩一旦公布出去,会让成绩差的同学抬不起头,伤害部分学生的自尊心,让他们在学习上更丧失信心和兴趣;而学习好的学生也往往会更专注于名次的变化,反而不能真正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对于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之中。

一位从教多年的中学教师也认为,不公布成绩、排名对于学生来说利大于弊:“从教多年来,经常有同学提到希望不要张榜公布成绩,因为考试没考好本来就很失落,再在班上公布,心里更是难受。用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排名,肯定会给一些学生造成伤害。”考试成绩做到学生大概心里有数就行,不必那么较真地排出名次来。

而有的家长也认为,现在的孩子不仅学习要减负,心理更应减负!取消成绩排名这一规定非常人性化,能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对于孩子全面发展更有好处。失去了具体的成绩目标,孩子可能更专注于知识本身,能更多地培养对知识的兴趣以及应用知识的能力。

公布成绩排名

因为高考就是一次成绩排名

然而,对于这项借鉴了西方教育模式的新规定,很多老师、家长甚至学生却并不“领情”。

其实,有的学校早在几年前就实行了“素质成绩单”,将考试成绩分成优秀、良好、一般等几个等级,每15分为一级,如85分至100分都被评为优秀。这样看来,学生的心理负担似乎减少许多,但一名小学生表示,他还是想知道自己的实际分数,因为毕竟一个等级里有15分的差距,只知道等级的话,就无法清楚地认识自己与别人的差距。

与这名小学生有同感的是某中学老师。他表示,九年义务教育加上三年高中教育的最终目的都是高考,而现行的高考制度还是根据分数来进行优胜劣汰的。虽然公布成绩排名在一定程度上会对部分学生自尊心造成伤害,但是学生只要把对成绩分数的心态放端正,来自于一次不太满意的排名的压力更可能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如果在平时学习中一味地选择逃避成绩排名,学生对于高考也不可能有一个好的心态。

另外,对于学生和家长来说,想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成绩排名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方法。通过排名,能具体了解到学生学习进步与否,也能看到和别人的具体差距,便于分析原因,提高成绩。

同时,一些家长也认为,如果整个社会对学生的评价标准不变,取消排名公布恐怕就难以真正执行到位。

观点: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

“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山东省的此项规定似乎彻底摧毁了这一流传了多少年的学习定理。

不过,对于山东省这一规定的出台,有教育工作者认为,不公布排名的可操作性比较差。即使通过立法来硬性规定不将成绩、名次张榜公开,也不能避免学生、家长私下向学校、老师打听名次,更难以阻止学生间自发地“排名”。学生有将自己的考试成绩保密的权利,也有知晓成绩、名次的权利。况且,新规定虽然取消了公布成绩排名,但仍以等级来划分学生的学习等级,这也并非减轻学生心理负担的良策。

我们的教育要培养的是智力和心理同步发展的健康人才,而不是面对压力只想选择逃避的弱者。学校应当采取一种“釜底抽薪”的办法,在竞争中加强引导,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而不是简单地通过不公布成绩、排名这样简单的方法来“扬汤止沸”、“掩耳盗铃”。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