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学生来津 学做中国孩子(图)-韩国,天津,中国孩子--教育频道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07-08-1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邵雪和Lee Sa Rah(右)

专家解读

针对三国中学生之间存在的种种差异,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研究专家任凯教授进行了如下解读:

1.不同
文化背景塑造不同民族性格。传统儒家文化在当今中国社会获得了发展和创新,而日韩两国则更多地保留了宋明理学时期的儒家文化,如“长幼有序”等,因此三国中学生在言行举止上有所不同。

2.不同成才标准造就孩子不同成就。父母对“成才”的定义是什么,孩子往往就会“成”什么样的“才”,因此家长心目中应有正确的人才观。目前我国大力提倡“行行出状元”,强调除了要培养科学家和高级人才以外,更要培养大量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这才是当前社会主流人才的培养标准。

3.“中国学生最关心时政”是我国多年来公民教育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绩,也是现代文明发展、媒体日益发达的结果。一般而言,家长应该鼓励孩子“胸中装有天下事”,这表明孩子开始思考社会问题,对其将来的发展有益。

随着中日韩三国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在日本和韩国的中小学生中也掀起了“中国热”。日前,韩国劝善高中的37名师生和日本三重大学附中的45名师生来到天津实验中学,与近千名师生欢聚一堂、交流联欢。为了更好地学习中国文化,体验中国生活,韩国学生全部住进了中国学生的家里,做起了“中国孩子”。

“好东西必须留给长辈”

众所周知,韩国深受中国儒家文化影响,因此这些韩国学生的一举手一投足,颇有中国古风——对长辈使用敬语、见到师长鞠躬问好、态度谦和……他们表面上着装自由、随意,注重个性张扬,但说起话来都很有礼貌,待人接物也十分得体。

女高中生Lee Sa Rah住进了实验中学学生邵雪的家里,提起这个韩国女生,邵雪一家人赞不绝口:“这孩子对人特别有礼貌,每天晚上都是跟大家鞠躬道晚安后才去睡觉,早上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和我们打招呼。”

给邵雪留下印象最深的却是另一件事。“每次吃饭时,Lee Sa Rah都是让长辈先吃,否则她不动筷子。如果一道菜剩下不多了,即使她再爱吃也不会再夹,用她的话说就是‘好东西必须留给长辈’。”

“想多了解中国文化”

“只要是中国的东西,韩国学生都特别感兴趣。”邵雪告诉记者,Lee Sa Rah每天都会和她聊天,问这问那,直到深夜。

韩国劝善高中一年级女生张知恩也是如此,她对所有的新鲜事物都抱有极大的热情,并敢于尝试。“来到中国发现,这里有太多东西可以学习。”她告诉记者,“我来中国就是想多了解一些中国文化,每天在这里接触的一切对我而言都是新的东西,所以我感到很快乐。”

喜欢看韩剧喜欢李连杰

最流行的锥形瘦腿裤、最时髦的个性休闲鞋……这些时尚元素都能在韩国学生身上一一找到。据了解,即使在冬天,韩国的中小学生大都只穿两件单衣,女生穿半膝裙子。

“与中国学生不同,韩国学生并不过分追求名牌,他们喜欢让各种时尚要素在自己身上得到恰当的体现。”邵雪说,“他们对流行文化很感兴趣,和我们一些同学一样,这些韩国学生也非常喜欢看韩剧,喜欢张瑞希、李英爱、金喜善、元彬、张东健这些最红的韩国明星,而成龙、李连杰等则是他们最喜欢的中国明星。”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