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名校应加快教师校际间流动 缩小师资差距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6-02-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从2014年开始,宁波的家长惊觉,买了学区房,也不能保证孩子上到对口的学校了——有小学开始生源爆棚;更让他们担心的是,到了去年,发布“招生预警”的学校一所接着一所。钱江晚报记者做过统计,目前已有12所热门小学、2所初中发布招生预警。

宁波的教育公平水平居全国副省级城市首位,热门学校却屡屡出现生源爆棚,为什么?

“在教育界业内人士眼中,宁波各学校的教育资源是相对均衡的;但是在老百姓的心中,长年老观念积累下来,学校还是有优劣之分。”宁波市人大代表、海曙区教育局安全基建科科长张国波说。

现状——

12所小学,2所初中

曾发布招生预警

钱江晚报记者做了一个统计,宁波共有12所小学、2所初中发布过招生预警——

2014年,海曙外国语学校最先生源爆棚,为了最大限度解决服务区学生入读,2014年秋季海曙外国语学校开出8个班级,每班接纳54人,一共招收432人,也仅能解决九成一表生,其余10%的学生被统筹安排到邻近学校。

2014年7月,海曙外国语学校发布了宁波市第一个招生预警:未来三年,2014年7月份及以后入户的适龄儿童入读该校几乎没有可能。

2015年7月,该校再次发布招生预警。

2015年10月,宁波市实验小学发布招生预警。

2015年11月,惠贞书院发布了未来三年招生预警。

2015年12月,宁波宋诏桥小学、华泰小学、东湖小学、堇山小学、江东第二实验小学东校区,以及宋诏桥中学和鄞州实验中学发布招生预警。

今年1月,北仑岷山学校、绍成小学、华山小学、九峰小学4所小学发布2016年秋季招生预警。

探源——

相对固定的学区内

人口却在快速增长

为何如此多的学校出现生源爆棚的情况?

业内人士分析,宁波从2012年开始实行“零择校”,对家长来说买学区房是实现择校最有效的方式。

由于宁波海小、镇明中心等传统名校的周边,房子普遍老旧,于是,新建学校周边的新住宅成了购房择校的首选,于是,海曙外国语学校、堇山小学等新办的学校,风头超过了传统名校。

当然,在市人大代表、宁波市江东中心小学校长胡震珍看来,新的学校建设跟不上是一个重要原因,但还有一个原因是:宁波根据划定的学区入学,学区划分相对固定,但学区内人口是变化的,特别是随着城镇化建设,出现了大量新的适龄儿童入户;另外,小区自身也有“生长周期”,一般在建成几年后,入住人口会增多。种种原因,都会造成在相对固定的学区内,人口增长带来生源的爆棚。

代表建议——

加大教师校际流动

缩小各个学校师资差距

在此次两会上,宁波市人大代表、海曙区教育局安全基建科科长张国波提的建议,就是关于教育资源均衡的。

怎么做?张国波说,首先,不能像前几年那样,人为地建造名校、推广名校。

其次,要加大教师校际间流动,“宁波已经实现零择校好多年了,在百姓心中,选择学校变成选择教师。”他建议,要把优秀教师分配到各个学校,并通过部分的优质教师去引领、培养新的好教师,使每位教师都成为百姓心中的优秀教师。

另外,名师可以通过网络教学、信息化教学等手段,让全市的学生都能享受到好的教育资源。

还有,每个学校都应有自己的特色,供不同的孩子选择,比如有科技类爱好的学生,就可以去上有科技特色的学校。

另外,改变以往学校只注重学生的分数、升学路的评价模式,分数并不是唯一标准,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科学观,和对社会的责任感,看到学生发展的全面性和阶段性成果。

政府要加大规划力度,拆并相对所谓的薄弱学校,多建立校区化合作,一校带多校,加大校际间师资的流通,硬件的共同享用等;通过信息化的手段让使区域性的校际差别,转化为线上线下,解决物理性、地域性的差别。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