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不妨引入影视教学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1-09-0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万 森

今年高考结束后,不少考生和网友直呼“《觉醒年代》封神了”,因为不少省市的语文作文题可以在热播电视剧《觉醒年代》中找到写作灵感。暑假期间,笔者也给自己的学生布置了这样的作业:看《觉醒年代》,写一篇观后感。

假期观剧,有的学生抑制不住兴奋,急于在微信或QQ上给我留言,分享感受;开学后,学生们更是纷纷表示收获满满。据反馈,首先,他们尝试客观全面地评价人物。既看到辜鸿铭、黄侃等人论资排辈、守旧、狂傲的一面,也看到他们对民族大义的守护与对国家文化的热爱。其次,他们学会了“不以人举言,不以人废言”。人们的立场不同,但发言各有意义,激进的改革派融合落后的保守派,才寻到了合理的发展方向。再次,大义当前,小情当舍。陈独秀流亡海外,无法顾及家人,做到了为了民族命运,能舍、能分、能忍、能行。第四,不囿于现实,不痴于梦想。陈延年、陈乔年兄弟曾迷信无政府主义和互助主义,在被现实打破之后,又在实践中探索到社会主义的真谛,年轻人在观看他们成长的过程中获得了精神成长……

平心而论,看这部剧时,笔者深受感染,胸中激荡着的主要是家国情怀。布置这项作业,主要考虑的是德育渗透,希望能在学生心中树立榜样,培养他们以天下为己任的家国情怀。再者,将剧中人物的言论编辑成册是很好的素材,不仅能在写作时“有米下锅”,也必让学生受益终身。令人惊喜的是,学生们看到的远比我设想的多。因为电视剧篇幅有限,为了更好地了解人物、了解史实,他们主动去翻阅资料,去思考,去探讨,从而去继承。

在“五育”并举、建党百年的党史学习教育背景下,这样制作精良的影视剧更贴近青少年的喜好,对青少年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无穷的。也让我们看到,教育可以有跨媒介的新形式,学校教育引入影视教学,利用得好,多有益处,这在信息时代、电子科技时代是毋庸置疑的。早在2018年,教育部、中宣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影视教育的指导意见》就指出,优秀影片具有生动、形象、感染力强等显著特点,蕴含着丰富的思想、艺术和文化价值。长期以来,我国一批优秀的经典影片影响和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激励青少年学习英雄人物、先进人物和美好事物,在学习生活中养成好的思想品德追求。利用优秀影片开展中小学生影视教育,是加强中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时代需要,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是丰富中小学育人手段的重要举措。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