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财大校内外联动讲好新中国外交史故事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1-10-2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本报通讯员 赵 蕾 赵欣欣 姜 来

今年10月25日是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的日子。在浙江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楼里,一项名为“重温新中国外交史”的展览正如火如荼地进行,该展览自今年6月份开始,吸引了校内千余名学生参观学习。

学党史:外交展走新又走心

浙财大有一个坚持了25年的校园文化品牌活动——外交官进校园。25年来,学校定期邀请长期奋战在祖国外交一线的资深外交官与学生面对面分享所见所闻、讲解国内国际形势,并建立了全国高校唯一的“外交官进校园”展馆。该活动是形势政策教育、思政教育工作的一种延伸和补充,获得了广大师生的认可及喜爱。

浙财大外国语学院结合学校“外交官进校园”活动,将形势政策教育、专业课程教学与党史学习教育有机融合在一起,使党史学习实起来,活起来,热起来。

此次“重温新中国外交史”展览以“传承党的百年光辉史基因”为主旨,学生们被分成不同小组,要求分别汇总提炼出24个新中国外交史上最具代表性的故事并翻译成英文。备展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一对一专业指导,使学生在党史学习中提升专业技能,实现党史学习教育与新时代外语人才培养的有机结合。“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作为英语专业的研究生党员,我们以新中国外交史为切入点,透过中国外交的窗口,将专业特长与党史学习教育相结合,为继承党的初心和使命发挥好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学生刘伟表示。

为了在留学生群体中讲好党史故事,学校还专门组织在校留学生参观展览。6名外国语学院学生志愿者全程用流利的英语为在校留学生介绍了展览内容。“看了展览后,深深感到外交是很艰难的,但现在中国越来越强大了,越来越多的人希望来中国学习、工作和生活。”来自哈萨克斯坦的一名留学生表示。

办实事:学生化身为基层宣讲员

杭州市闸弄口街道濮家联合社区的微党史馆里,浙财大外国语学院学生志愿者们正富有激情地介绍着一件件陈列的历史资料及其背后的故事。

在讲解中,志愿者们以新中国外交史的重大历史成就为主线,介绍了“中国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首次中国—东盟首脑非正式会晤”“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习近平外交指导思想地位的确立”等几大主题内容,将专业知识与百年党史结合,寓教于乐地呈现出来。

“我们通过生动风趣的语言,以讲故事的方式陈述,吸引了众多路人。”志愿者刘雨帆说,“后来,越来越多同学加入其中,甚至,有人还坐在地板上听,完全没有要离开的意思。看到大家这么投入,我感到很开心也很有成就感。”她表示:“此次活动,不仅提高了我们的专业实践能力,更让我们加深了对中国外交史的认识和理解。”

此外,浙财大外国语学院师生还前往其他社区的微党史馆,为社区青少年带来了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的历史、“金萧十二烈士”事迹讲解及“新中国七十年外交史诗展”的双语解说,配合沉浸式的参观,开展了一堂特殊而精彩的党的外交史课。

“要把党史学习教育落在实处,融入日常、抓在经常,进一步增强学习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创新党史学习教育的形式与载体,持续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浙财大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王景表示。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