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家长安心 让社会满意 浙江教育交出“民呼我为”亮眼答卷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01-1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义乌市稠州小学于2021年2月27日正式投用。第一次奔跑在新校园“云端”球场,孩子们兴奋不已。
(本报通讯员 龚春夏 摄) 衢州市柯城区昌和幼儿园于2021年9月1日正式投用。在该园第一届运动会开幕式中,小小班的宝贝们骑着脚踏车出场。
(本报通讯员 徐慧庆 摄) 新迁建的遂昌县实验小学不仅拥有198.9平方米、藏书67690册的阅览室,还专门建了95.94平方米、藏书1200册的绘本馆。图为小种子绘本馆里,孩子们正在上绘本课。
(本报通讯员 叶艳景 黄华瑛 摄) 杭州市京都实验幼托园嘟堡园区于2021年9月正式投用。孩子们在崭新的“魔幻厨房”里自己揉面团、做水饺,幸福暖心窝。
(本报通讯员 倪晓幡 摄)

□ 江 晨

“为谋划好下一年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请大家继续踊跃参与,提出您最希望我们办好的民生实事!”近几年,每至10月底,一封联结政府与群众的公开信总会如期挂在浙江省人民政府的官网上。通过这封信,浙江百姓的呼声得以汇聚,凝成下一年政府要办好的“十件民生实事”。

在2021年选出的“十件民生实事”中,解决“入园难、入好学难”是公众对教育的共同期盼。对此,在2021年召开的浙江省教育工作会议上,浙江提出“新建农村普惠性幼儿园100所、新增学位2万个,新建中小学校100所、新增学位4万个,新增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学校1500所”的目标。近一年过去了,这些目标是否实现?答案已经揭晓——

扩面新建,解入学难题

“我们是本地村民,孩子在这里上幼儿园,现在接送他们上下学非常方便。”“这所幼儿园与城区幼儿园没有什么区别,教室里设备都很齐全。”衢州市柯城区沟溪乡中心幼儿园门口,谈及现阶段入园情况,家长们有感而发。

走进园内,一栋颜色亮丽的3层大楼映入眼帘。楼里每间教室宽敞明亮,还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每个班级都设有两名专职教师和一名保育员。“幼儿园整体是按照省一级幼儿园标准建造的,2021年9月投入使用。全园共有12个班,招生规模是360人,目前已有80人就读。”沟溪乡中心幼儿园园长张佳介绍。一旁,构建室里的小朋友们正在用积木搭建模型,自从来到这里,他们的学习时光变得有趣又有味。

在衢州,2021年新建的农村普惠性幼儿园共有7所,另有新建城区幼儿园10所、中小学3所,不仅百分之百完成了原定目标任务,也解决了曾经让百姓头疼的“入学难”问题。新建学校不仅条件优良,软硬件过关,而且在收费上实行政府定价或接受政府指导价,极大地减轻了农村百姓供子女上学的负担。

去年上半年还在担心孩子入学问题的龙女士,在把孩子送到金华市望道小学后,也有了同样舒心的感受。“我们夫妻俩从老家来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纺织厂工作已经3年,本打算让孩子到私立小学就读,但距离比较远,收费有些贵,一直没拿定主意。后来工会通知我们可以办理积分制入学,我们就带孩子去报名了。”记者了解到,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建望道小学等3所公办学校,2021年秋季学期投入使用后,每年可提供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读公办学校学位500余个,进一步满足了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享受优质教育的需求。

原来,金华开发区持续推进“百校工程”,于2021年5月20日上线积分制入学申报平台,实施积分制入学。同时,为实现“3年内让所有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到公办学校读书”的目标,该区还安排银湖小学、望道小学等12所公办学校总计提供605个学位,落实积分制转学,截至目前,已安排254名随迁子女转入公办学校。

教育民生实事是大事。截至2021年12月底,浙江已完成新(改扩)建农村普惠性幼儿园113所,新增学位3.8万个;新(改扩)建中小学116所,新增学位15万个,致力于改善入学难、入学贵的问题。”浙江省教育厅发展规划处负责人告诉记者,在推进幼儿园、中小学校建设扩容工程项目过程中,相关县(市、区)教育主管部门都结合实际情况分别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省教育厅还将其列入教育发展业绩考核内容,以便及时了解掌握项目进度、建设质量和建设标准执行情况,稳步推进项目建设。在省政府开展的民生实事“好差评”活动中,有58万余名群众对这一项目进行评价,给出了98.7%的好评率。

造血赋能,办优质学校

数量提上去,质量跟上来。在推动基础教育向前发展的路上,引进高校开展合作,先后启动“全国名校+省级名校+嘉善学校”名校培育联盟、教育实验镇等一系列项目,就是嘉善县采取的“妙招”。2021年秋季新学期,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嘉善实验学校、嘉善县江南幼儿园亭桥园区、嘉善县杜鹃小学等6所新(改扩)建学校全部投入使用,为当地百姓带去了福音。

“近年来,嘉善先后引进浙江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6所高校开展合作,其中,3所高校附校已投入运行;同时,我们还引进上海世外教育集团托管一体化示范区先行启动区两所公办学校,不断提升县域基础教育能级。”在嘉善县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陆维新看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辐射面,办好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已然成为县域落实好教育民生实事的重中之重。

利用自身优势,发展特色也成为不少学校提质增能的选择。近期入选“浙江省百年名校”的嘉兴市秀洲区油车港镇中心小学,通过20余年的努力,打造了硬笔书法教育的“金名片”。目前,全校有12个教学班、405名学生、33位教师,已是一所名副其实的小而优的乡镇中心小学。“我们学校编写了一套特色鲜明的硬笔书法校本教材,建构起了以‘书韵’为核心的课程体系。‘端端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是我们学校的校训。”秀洲区油车港镇中心小学校长吴志强自豪地说,学校已有300余人次的学生作品在国内外书法比赛中获奖。

对于天台县石梁学校而言,随着实践的发展,“乡村名校”这张名片也越来越亮了。2019年,为推进全县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天台以点带面,建立“东、南、西、北”四大教育板块,以8所乡村学校为龙头,以石梁学校为第一所试点学校,通过强师资、促共建、优课改等措施,让乡村孩子在家门口也能上优质学校。

“我们大力改造学校环境,开通定制公交,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与环境。”石梁学校校长褚天龙介绍,从前镇上不少家长都会送孩子下山读书,如今学校越办越好,不仅实现了生源回流,还吸引山下的学生“上山求学”。结合学校留守儿童多的特点,学校创新发展“家文化”体系,滋养学生的爱家爱国情怀。值得一提的是,学校的师资也在提升。通过开展“一师一优课”“一周一沙龙”等活动,该校教师的专业成长更快,论文评比获奖、入选优秀课题的次数不断增多。褚天龙心里明白,除了校本资源的利用,这些良性发展也离不开2020年9月,学校与天台县实验小学、赤城中学组成教育共同体这一举措。

资源均衡,促教育公平

与余姚市东风小学教育集团结成共同体后,四明山镇中心小学的师生切实感受到了教育教学的变化:同步课堂源源不断送来山外的优质教育资源,新增外来教师增强了结对帮扶力量,校际互动频繁,活动丰富多彩……“2019年我们就与东风小学教育集团建立了联系,这次搭乘片区学校结对的顺风车,学校的发展动力更足了。”四明山镇中心小学校长杨甄国发现,结成教育共同体后,曾经因地理差异造成的教育不均衡局面被打破,城乡资源互补共享,教育生态已然向好发展。

2021年3月,余姚市教育局在组建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工作中,创新性地设立了片区学校共同体,即一所城镇品牌学校与若干所支援学校结成联盟。6个片区学校共同体都设在小学段,四明山镇中心小学被纳入第一片区,与东风小学教育集团东风校区正式签订教共体建设协议书,这份结缘也就此得以延续。

和余姚一样,省内各地都在积极建设城乡教育共同体,为促进教育资源优质均衡添砖加瓦。据了解,截至2021年12月底,全省新增城乡教育共同体结对学校(校区)1632家,教共体结对学校间总计开展同步课堂1.8万节次、网络研修8300多次、线下教研2600多次,完成教师交流1700多人。全省累计已建成城乡教育共同体结对学校3685家,占义务教育段公办学校总数的79.8%,实现城乡教育共同体覆盖所有乡村学校和60%以上的镇区学校。

“我省一些地区较早开展城乡教育共同体的创新实践,取得了四方面成绩。其一是实现了乡村学校教学质量的大幅提升。质量抽测表明,教共体农村校区成绩均整体高于乡镇中心小学,甚至高于城区本部。其二是出现了乡村学生回流局面。部分乡村小规模学校出现了学位难求的‘逆城市化’现象。其三是推动了城乡教师资源的有效整合,实现了城乡教育共同体各校区教师的统筹安排。其四是促进了城乡教育资源的优势互补,城镇学校的教师与课程资源优势,通过教师流动和‘互联网+’等技术手段,辐射到乡村学校,乡村学校又以独有的教学空间特色和优势反哺城镇学校,为城镇学生提供不一样的实践体验。”谈及建设教共体的收获,省教育厅相关处室负责人表示。

前不久,省教育厅公布了浙江省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区域典型案例15个、学校典型案例59个。其中包含杭州市萧山区精准推进教共体同步课堂建设;湖州市南浔区探索以教共体内部管理体系改革为突破口,实现教共体各校的深度融合;温州市瓦市小学与温州市双潮小学教共体通过链与联开展与网络研修应用需求相融合的探索等。这些实践都历经检验,成为浙江省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发展的可复制经验。

而这只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浙江省在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上迈出的第一步。据了解,接下来,浙江省将深化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改革,重点推动跨地区协作型教共体建设,推动各地开展融合型、共建型、协作型新时代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模式探索与创新,构建适合区域实际的运行机制。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