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的力量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03-2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常山县教师进修学校 徐良英

教育行政岗位重回教学一线,我心里有种说不出的喜悦,如同一个许久不曾回家的游子望见故乡的云,吹着故乡的风,想和青年教师们分享此时的心情。

想起为某一个教学环节反复琢磨的日子,与学校教师们为着同一个目标奋斗的日子,历历在目,恍然如昨。

6年来因为关注全局性工作,对课堂产生了疏离感,但并没有一点隔阂,我想是源于自己对教学的热爱,以及20多年从教经验的累积。

6年过去了,学生换了一茬,教材也已改为统编版,我必须尽快掌握教研新动态。于是,我开始做起了功课:练习书写、阅读书刊、对比教材、参加研课。

3个月内,我听了70多节课,参与赛事、讲座、研讨10余场,在一次次的评课里,在一遍遍的品读中,用心体会教学的感觉,慢慢把控课堂的节奏。

我咨询了工作室的成员,了解到他们的个性需求和工作中的盲点,制订带徒方案,给自己提出了三点要求:有方向的引领,有过程的指导,有思想的提升。

我希望,教师们能在课堂教学和教育科研两大领域得到发展。

具体方式为,通过坊室站(名师工作坊、名师工作室、名师工作站)一体化教研训平台,制订教师个性化成长方案,实现精准化、菜单式、阶梯状培养教师,形成名优教师群落;定期举办学员示范课、观摩课、比赛课等课堂“赛马”活动,让每位学员找到专业舞台、找准发展支点。

依托钉钉平台,探索研发“学员成长码”,实现一码数字管控、综合评价,记录教师生长周期、培训状态、成长过程。

通过几年的努力,学员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精神都能得到培育,从中能够走出一批具有学习力、思考力、行动力的名优教师。

我和工作室的学员们,既有师徒的名分,也有伙伴的情分;我对他们既有工作上的严格规定,也有处事方式的提点;既包含教研方面的具体要求,也融入生活学习的导向。

能够彼此信任彼此喜欢地组成一个团队,师徒一场,缘分不浅,大家需要好好珍惜这一段时光。我不是收割的机器,我是耕种的老农,买种、翻地、洒水、除草、抢收……必将尽心尽力,全程参与学员的成长。

刘慈欣写过一部短篇小说《乡村教师》,讲述一位乡村教师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将牛顿三定律教给几个乡村学生。最后,学生们通过高等碳基文明的测试,拯救了地球。故事很简单,但小说中对“传承”这个词的解读,让我热泪盈眶。

在银河文明的太古时代,在一个种群中有过这样的概念:有一种个体,有一定数量,分布于各个角落,充当两代生命体之间知识传播的媒介。他们的名字是教师。

人类文明之所以能延续不断、薪火相传,教师的传承是其重要原因。每当我看着青年教师们充满朝气的面容、拼劲十足的神情,我深深感受到这种传承的力量。

我深知肩上的责任重大,期待着青年教师们在自我加压和外力助推下,不断提高文本解读能力、教学设计能力、课堂驾驭能力、教育思辨能力;期望他们以教为中心,以研为核心,以学为重心,点燃、唤醒学生,求索不止、奉献不止。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