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小囡”搭起“助老桥梁” 义乌工商职院帮助3000名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05-2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 江 晨

这段时间,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外语外贸学院学工办主任王杭芳忙着和义乌市妇联对接,筹划同各个街镇、村社服务点的合作,扩大智慧助老的范围。“我们希望每个村社都至少有一名‘智慧小囡’成员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融入智能化时代。”和一年前一样,现在的王杭芳依然干劲十足,充满期待。

王杭芳所说的“智慧小囡”是学院去年打造的一支智慧助老志愿者团队。为了更好地体现并发挥女性力量,团队成员皆为女大学生,并取用“囡”这一字作为团名。团队首批成员有80人,她们不仅经历了层层筛选,还接受了专业培训。团队组建后,成员们深入义乌市各个街镇、村社,为村居老年人提供智能手机高频使用场景操作指导和防诈骗知识宣传。

“去年4月和妇联对接后,我们开始招募志愿者,主要面向学院女学生。选拔标准包括形象、表达能力、性格等。”外语外贸学院学工办辅导员吴家炜介绍,当时报名渠道一开通,学生们蜂拥而至。学院还成立了义乌市“智慧小囡”巾帼志愿者培训基地,设计了“村居老年人智能手机使用现状调研问卷”,并结合问卷数据和校内师资打造了一套完整的智慧助老课程,内含出行、医疗、消费等九大应用场景,用于培训通过面试的志愿者。

外语外贸学院2019级学生陈永梅是首批“智慧小囡”成员。“此前我也参加过一些进口会展、走访福利院之类的志愿者服务活动,在得知有智慧助老活动后,立刻报了名。”陈永梅说,她们首批成员在通过面试后都接受了沟通礼仪培训及常见智能手机App使用指导培训,通过考核才能结业。

培训的内容不难,但要教会老年人可不简单。去年5月15日,陈永梅及团队成员一同来到后宅街道稠岩村开展志愿服务,这是首次助老行动。成员们通过集中服务、进户一对一服务等方式开展活动。“我们帮助的老年人大多在七八十岁,他们容易对陌生人产生抵触心理,或觉得学习使用智能手机没什么必要。此外,他们年纪大了,记忆力不好,许多内容需要教好几遍才能掌握。”陈永梅说,碰到这种情况大家虽然有点失落,但会耐心沟通,赢得老年人的信任。

后来,随着成员们走访范围扩大、次数增多,义乌市许多街镇、村社的老年人都认识了这支身披马甲、朝气蓬勃的“智慧小囡”。有位陈大爷特意从偏远的义亭镇赶来求教,还把学习内容一五一十地记录在本子上;80岁的退休教师方爷爷主动向志愿者们请教“学习强国”App的使用方法;将近70岁的徐爷爷还想让志愿者们给他拍的抖音视频点赞。“成员们不仅要有耐心和亲和力,还要有礼貌、懂礼仪。遇到涉及钱的操作,成员会立刻补充防诈骗知识宣传。如果老年人没有智能手机,我们也会跟他聊聊天。”王杭芳说。

一次次真诚且走心的行动,在助老的同时也促进了成员们的成长。前不久,外语外贸学院2020级学生杨薏垚和奶奶通了一次电话。除了平常的寒暄,电话那头,80岁的老人还不断询问:抖音视频怎么拍呀?支付宝里的行程卡在哪儿?……杨薏垚耐心回答,偶尔还会来个小测验,如“从支付宝点开健康码的操作,您还记得吗?”一来二去,从前几分钟就结束的通话,现在要聊半小时以上了。

“在教老年人时,我就想到自己的爷爷奶奶面对数字智能也会不知所措。过年在家时,我发现他们不太会抢微信红包,又担心询问会打扰晚辈,所以就在一旁看着我们玩。”杨薏垚说,结业考核时,她主动告诉奶奶如果有不会的可以问她,当时奶奶的表情很惊喜。渐渐地,她变得越来越有耐心,和家里的老人也越走越近。

政校合作、感恩教育、实地帮扶……诸多元素融于一体,赋予助老活动别样意义。记者了解到,从创建之初到现在,“智慧小囡”巾帼志愿者团队已先后奔赴义乌市7个镇街,为近3000名村居老年人提供智慧服务。后续还将逐渐覆盖至全市14个镇街,推进智慧助老服务常态化。

前不久,义乌市妇联联合义乌工商职院开展的“智慧小囡”助力银龄跨越数字鸿沟项目还入选了国家级“智慧助老”优质工作案例。欣喜之余,团队又开启了新工作:创办“智慧银龄服务”公众号,应对疫情之下志愿者无法线下帮扶的情况。“我们希望利用学生力量拍摄一些视频,然后推出一些能够让老年人反复观看的内容。我们也会派‘智慧小囡’成员入驻地方社群,提供线上指导。”在王杭芳的设想里,未来巾帼力量可以从学校延伸至全社会,高校可以继续发挥智库作用,提供师资开展志愿培训。此外,服务还可以朝着个性化、订单式方向演变,让助老工作更有针对性。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