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时增加一空格意义非凡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05-2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平湖市广陈中心小学 王逸卿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练习二十二中有这样一道习题:“张老师有50分和80分的邮票各两枚。他用这些邮票能付多少种面值的邮资?”课堂上,我让学生先默读习题,然后数一数能举出多少种。

巡视中,我发现能列举出8种面值的学生不多,少的只列举出3种:50分、80分、130分,看来学生对这道题的解答存在困难。

我先让只列出3种的学生来回答,并把他们的答案在黑板上写出来。“你写出的3种都正确,不错。”我对这个平时在学习上有一定困难的学生进行了表扬。

随后,我又挑选了一个能列举出6种的学生来回答,同样表扬了他。

最后,我请写出8种的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思考过程,并表扬了这个学生思考的有序性,希望其他学生受到启发。

然而,我深深地感到疑惑:尽管前两人并没有完全答对,但这3个学生都得到了表扬,虽说很多时候只是为了鼓励,尤其是在公开课上,但这样的幸福体验在实际检测中还存在吗?

一些学生平时的学习并不优秀,甚至还存在困难,但为了得到表扬,在公开课上频频举手,表现积极,乐在其中。

那么,当他们面对这样一道填空题时,还能有这样的成功体验吗?

张老师有50分和80分的邮票各两枚,他用这些邮票能付( )种面值的邮资。

摆在我面前的事实是:全班能答对的学生屈指可数,即使有人答对了一部分,答案也是错的。

传统命题主要考查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试题的条件合适,解题模式可套用,学生只需具备熟练的解题技巧就能轻易解决。

如今的命题越来越有思维含量,变得更灵活且极具挑战性,希望能考查出学生真实的水平,但随之而来的是学生学习上的困难加大,程度较低的学生对许多试题感到无从下手。

我们不得不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不仅客观存在,而且会进一步拉大。因此,教师对学困生要更加关注,不能早早地就让他们掉队。

那么,对学困生答对的那部分,是否应该给予肯定呢?

笔者以为,还是有可为之处的,比方说改进一下试题。这个题目只需增加一个空格:张老师有50分和80分的邮票各两枚。他用这些邮票能付( )种面值的邮资?请你把这几种邮资列举出来:( )。

给分的时候,可以划定几个档次,如:此题满分为2分,第一个空格正确得0.5分,第二个空格列举出1~3种得0.5分,列举出4~7种得1分,列举出8种得1.5分。

这样就不只有写出8种的学生能做对,教师还可以在批改中看到学生的思维痕迹,既关注了结果,又关注了过程,让每一个学生的思考都得到肯定,避免一部分学生一无所获。

还有一个意外之喜:避免一些学生凭运气蒙对答案而得满分。

当然,多数检测内容并不适合这样来命题,但作为命题者要有“可为”的命题意识,只要条件允许,就尽量通过增加一空或增加一问的方式,让学困生有分可得。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听写接力     下一篇:教师需要“慢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