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学习共同体建构路径的整体优化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0-05-2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宁波市奉化区萧王庙街道 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江彩珍

学习共同体作为一种实现教师专业提升的平台,打破教师学习格局,提供团队支持,有助于教师学习文化的深度变革。本研究从“关系思维”出发,尝试探究教师学习共同体建构路径之间的整体关系,揭示从共同体“构成”“空间”和“效能”三维度上所应保持的必要张力与平衡。

一、构成:在“一致性”与“差异性”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

教师学习共同体构成决定教师学习的质量。学习共同体的一致性,指共同体成员在背景、价值追求等方面的相似性元素;差异性指共同体成员之间的异质性元素,如教龄、学历、职称乃至身份等。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差异性与一致性表明上看似对立实质上仍然表现为一种“关系性存在”,需要辩证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

1.“志”同“道”合

教师学习共同体内部一致性元素集中体现在共同愿景、同伴互助两方面。共同愿景:教师学习共同体形成的基本前提是成员间的共同愿景,教师的个人愿景和共同愿景具有价值、方向上的一致性。即使不同层次的教师需求不同,他们也能够在共同愿景的支配下满足各自的需求。同伴互助: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成员大多是来自一线的教师,他们有着相似的学科经验和背景,有着相似的教学实践问题、相似的教学对象和相似的需求,相似性正是教师学习共同体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同时,成员的相似性使得教师群体处于一种呈网络交叉的人际关系中,生活与工作关系交织,在专业切磋的同时教师情感必然交织其中。教师情感的相互支持可以缓解教师的职业倦怠、心理压力和职业孤单感等。

2.和而不同

差异的存在使教师学习共同体发展更健康,正是教师间水平的差异、认识的差异、经验和体验的差异构成了教师对话的基础,产生了知识的交流互动,最后才有智慧的生成。教师学习共同体建构需要差异的存在,无论是教师个体间的差异(教龄、性别、年龄以及教授科目等),还是身份的差异(将其他与教师学习相关的职业群体引入教师学习共同体,例如大学教授等),差异是教师学习共同体学习得以发生的重要因素。

二、空间:现实与虚拟交互

仅仅实现共同体构成要素上的平衡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解决共同体存在空间上的交互,需要在空间上将线上与线下结合起来,实现空间上虚拟与现实交互。

1.信息素养“伴附”提升

信息技术与学习融合,学习方式逐渐多元,教师的信息素养主要表现为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随着网络学习共同体日益成为教研信息化的载体和表现。教师对信息的意识需要随之相应“警觉”。通过虚拟与现实的融合,使在线的泛在式交互拓展到线下,学习共同体便拥有4A属性,即“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可以交流“任何知识”。这种互联网思维影响到生活在现实场域中具体的教师个体,有利于教师信息意识和能力的整体提升。

2.归属感“交叠”增强

网络共同体成员的非线性关系导致在群公共空间进行讨论时,话题难以深入聚焦,各种交叉话题持续出现,且流于表面。教师利用网络进行专业交流与合作难以突破平台的限制,缺乏当面交互的情感性。这些因素都导致网络学习共同体在凝聚力上的缺失,成员往往没有归属感。而教研组、课题组、项目组、读书会、沙龙等形式使教师成员经常聚集到场,共同体内成员数量稳定,活动场所固定,具有行政上的支持。成员间的直接接触让共同体成员即使是最边缘的参与者也仍然能够有所参与。因此,这种实体形式本身就具有一种凝聚力。因而,通过现实与虚拟的交互,既可弥补单纯依赖网络的机械与冰冷,又可以使教师不必拘泥于眼前,能够扩大教师的接触面,使区域内的教师共同体话题得以拓展,增加现实家园的归属感。

三、效能:教、研、学合一

教师学习共同体建构除了在构成、空间层面实现其内部的动态平衡之外,还需要注意其在效能上的维持教研学的良性生态。研中教,教中研,研教学合一。

1.研中教:研究性教学

研究性教学是一种教师教与学生学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教材和课外阅读结合,在此过程中实现各种结合元素的完整与和谐的这样一种教学。研究性教学对共同体中的教师有一定要求,需要教师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教学不再有固定的答案,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积极主动的知识建构者、创造者。教师需要秉持开放的心态和思维,乐于接受学生在研究中创造性思维的产生,教师与学生一起研究、一起学习。在教师学习共同体中,共同体成员的集体备课,有利于集思广益,广泛吸纳不同教师的教学思路、教学方法。整个教学过程是共同体研究的对象,在集体探讨中对此进行把握,寻求课程呈现最优、学生学习最佳。

2.教中研:反思性教学

在教学中研究,教师需要立足自己的教育实践,以解决教育实践问题为目的,在自己的教学中以行动研究为方式,不断尝试发现问题、提出方案、实施方案、解决问题。这需要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研究自身的教育问题。反思性教学强调教师的批判思维与创新思维,以实现对自身的研究与批评。在教师学习共同体中,教师往往就自己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拿来分享,自己在分享的过程中主动反思,在其他教师的反馈中加深反思,通过集体的思考、有经验教师的点拨,为下一步行动奠定改进的基础。同时,共同体成员互上观摩课,为教学反思提供一个很好的渠道,示范教师得以在其他教师眼中看到自己的问题,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观摩教师得以在示范教师的教学过程中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反思自己该如何做。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