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无声的世界 她有个响亮的名字叫“姚老师”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0-12-1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 邵焕荣

午后。在金华市残联幼儿特教中心的办公室里,一名听障学生突然闯入要找“姚老师”,姚老师就是园长姚慧英。

2000年,姚慧英从幼师专业毕业后,被招入杭州一家公办幼儿园任教。可就在入职前夕,一次偶然的机会让她接触到了一些听力障碍的孩子。“那次接触对我触动很大,坚定了我投身特殊教育的决心。”就这样,姚慧英放弃了杭州公办幼儿园的工作,只身来到金华创办了聪慧语训部。之后的8年里,在她的帮助下,有160多名听障孩子走出了无声世界。

2010年,为帮助听障儿童进行语言康复训练,金华市残疾人康复中心专程找到姚慧英,希望她帮助中心开办语训部。姚慧英欣然接受,并毫不犹豫地放弃了自己创办的语训部,带着团队来到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开始了新一轮的创业。

在民办机构接受康复训练,每个听障孩子的家庭每年至少要花2万元,但在公办的康复中心,家长每年可以申请2.4万元的补助,经济负担大大减轻。姚慧英说:“从民办转到公办,虽然我的收入低了,但能让更多的家庭和孩子受益,这笔账绝对不亏。”在康复中心,她又是园长,又当教师,同时还是保育员、助听器验配师,一人身兼多职。

学生小方入学已经有3年多了,刚来时,他甚至连正常的“啊”音都发不出。姚慧英告诉记者,因为小方的父母都是聋哑人,他本身就生活在无声的环境里,没有听和说的习惯,所以至少得教一两个月,重复几十次甚至上百次才会有些许的改变。如今,经过3年多的康复训练,小方已经能够进行基本的交流,明年还可以上普通小学了。

而学生洋洋刚到特教中心时只有一岁半,性格非常内向。经过半年的康复训练,也没有明显改善。和家长深入沟通后,姚慧英发现了原因。原来由于害怕闲言碎语,妈妈一直不敢带洋洋出门,缺少了外部语言环境,孩子的听说能力很难得到有效提升。于是,姚慧英双管齐下,一方面积极与家长谈心,另一方面尝试给家长布置作业,如带孩子认识超市、游乐场等,多给孩子创造听说的环境。

“孩子取得点点滴滴的进步,我们都会与家长分享,这个时候特别开心,很有成就感。”在姚慧英看来,做好特殊教育尤其需要家长的配合。所以,她总是说“孩子康复了,80%的功劳属于家长”。有了家庭的配合,特教中心的专业训练也事半功倍。洋洋妈妈告诉记者,姚老师是个特别有爱心、有耐心、有恒心的园长,让孩子在这里进行康复训练,她很放心。

特教中心不仅教孩子们学习文化知识,更重视对孩子生活能力的培养。让特殊学生拥有正常的生活能力,顺利融入社会,也一直是姚慧英的心愿。在青年教师刘筠婷眼中,姚园长是个非常有情怀的特教人,“她做特教不是为了赚钱,是真心为孩子,这种真情特别感染大家”。

统计显示,过去10年里,有500多名听障儿童在特教中心进行康复训练,康复成功率超过95%。其中,有470多名儿童顺利地进入普通幼儿园和小学,有13名康复儿童还走进了大学校门。

“姚老师”的名字在金华越来越响亮,有需求的家长也纷纷慕名而来。目前,特教中心每年在训的听障儿童有60多人。除了本地学生外,还有来自绍兴等地甚至省外的孩子。多年来的艰辛付出也让姚慧英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与肯定。今年教师节,她荣获了“浙江省特教园丁先锋奖”。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