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强国建设的湖北实践与思考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3-08-0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教育强国建设·大家谈 

    湖北地处华中腹地,是我国主要经济区的几何中心,是国家实施中部崛起、长江经济带等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承载地。在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实践中,湖北教育立足对接服务湖北构建全国新发展格局先行区建设,有一些探索和思考。

    一是锚定全国创新高地建设,进一步激活高校科研潜能。组织引导在汉高校积极参与武汉科创中心建设。在空天科技、光电科学、生物育种、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领域,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牵头组建湖北实验室。谋划武汉光谷国家卓越工程师创新研究院建设。组织高校和企业联合试点建设省级卓越工程师学院。持续实施“百校联千企”和“访企拓岗”行动,组织高校和企业共建研发平台和成果转化机构,共同开展技术攻关。

    二是服务三大都市圈建设,促进校地合作发展。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和校地合作新平台,实行圈域内教育改革清单管理,紧密服务都市圈建设。组建武汉都市圈高校联盟,支持武汉地区高校与地方共建“科创飞地”,引导高校在“武汉新城”建设科技研发新平台;引导支持有需求的高校集结梧桐湖共建大学城。推动襄阳都市圈、宜荆荆都市圈加快建设高水平理工大学,布局一批交叉融合创新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重点建设5个国家级、7个省级大学科技园。

    三是对接五大优势产业,促进产教深度融合。适应光电子信息、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生命健康、高端装备、北斗等湖北五大优势产业发展急需,深化学科专业供给侧改革。深入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成立9个市域产教联合体,推动光电子信息、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10个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服务湖北“51020”现代产业集群,对每条产业链都明确1—2所重点职业院校及专业对接服务。

    四是融入强县工程建设,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以县域内基础教育协同发展共同体(教联体)建设为载体,合理调配城乡教育资源,持续缩小区域、城乡、校际、群体间差距,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县域教联体已覆盖3276所学校,占全省义务教育学校的45%,计划2025年高质量覆盖80%义务教育学校。实施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和县中标准化建设工程,改善薄弱高中办学条件,支持每个县建好一所优质高中。

    五是聚力教育现代化建设,大力推进教育数字化。实施《湖北省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2023—2025)》,将数字化环境纳入办学条件建设标准,推动数字校园全覆盖,提升教育治理数字化水平。建设湖北“1+4”智慧教育平台并与国家平台对接,推广城乡学生“同上一堂课”,以数字技术带动城乡资源配置,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

    如何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更好建设教育强国?我提出以下3点建议。一是推进教育强国立法建设。建议国家适时制定教育强国建设促进法,从条件、环境、要素等方面提出高质量发展标准,比如,构建教育强国下的义务教育新政策新体系和素质教育新标准,重构各类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教育督导体制,用法律将国家战略上升为国家意志,为教育强国战略行动提供法律保障。二是拓宽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绿色通道。以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部属高校和国家实验室为依托,更多将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链向高中延伸,拓宽培养绿色通道,形成有效衔接的培养体系,储备培养一批基础学科高层次人才。三是顶层设计教育强国建设考核评价的强度和效度。教育强国建设过程中,评价考核指挥棒的导向强度和效用程度很重要。建议优化调整国家层面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考核中的教育指标,分区域制定教育强国建设指标体系和考核评价体系并动态调整。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