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网络学习实名制空间呼唤现代学校治理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9-03-1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熊丙奇

此前,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加强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到2022年,要面向各级各类教育、全体教师和适龄学生,全面普及绿色安全、可管可控、功能完备、特色鲜明的实名制空间。

对于网络学习实名制空间,教育部门的定位是“作为先进文化建设和家校共育、校企共建的有效载体”,毫无疑问,在“互联网+”时代,建设网络学习实名制空间,有利于“互联网+教育”的普及,加快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

但是,建设网络学习实名制空间,不能只考虑建,不考虑用,必须以实际教学需求为导向,避免建设中的政绩工程和使用中要么过度依赖要么闲置不用的问题。

从我国学校办学的现实出发,要发挥网络学习实名制空间的作用,学校必须提高现代治理能力,同时,需要重视师资队伍建设,调动教师积极性,才能让教师把互联网教育资源用于个性化教学之中,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

此次发布的意见明确提到,“要推动管理者率先应用,促进教育治理现代化。其中,教育管理者要善于利用空间开展工作,提高教育治理能力”。这主要指的是,教育管理者要善于使用网络学习实名制空间,以此提高教育治理能力。而实际上,教育管理和学校办学,首先必须建立现代治理结构,切实提高治理能力。这对网络学习实名制空间的建设和使用至关重要。

意见提出要按照服务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学校管理的要求,采取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开放建设、严格遴选的机制,广泛汇聚社会各类优质资源,集成各类应用,帮助师生免费获取国家和地方提供的各类公益性资源、共享生成性资源、自主选购个性化资源。这就存在两方面问题:其一,如何建立机制?在笔者看来,政府主导不等于政府说了算,必须建立学校教师委员会、家长委员会参与建设、遴选的机制,充分论证哪些教育资源适合纳入学习空间,供学生学习使用,以此提高空间内容质量。这就要求教育和学校治理现代化,实行民主决策、管理。其二,意见提到“自主选购个性化资源”,这表明网络学习实名制空间,除免费的公益性资源之外,还有商业化运营的内容,这就更需要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了,否则,就可能出现借“个性化选购”名义向学生乱收费的问题,还可能出现围绕打造网络学习实名制空间的利益输送问题——一些社会机构疏通关系,把电子产品纳入网络学习实名制空间,由学生“自主选购”。

通过使用网络学习实名制空间,实现个性化教学和精准化施策。但网络学习资源不可能单方面发挥作用,只能起辅助作用。为此,意见提出要加强能力建设,提升空间应用和支持服务水平,要求各地应根据空间建设进度,组织开展更大范围的培训,5年内完成教师全员培训。这是提高空间使用效率的一方面,但是,仅有培训是不够的,必须提高教师本身的教学能力。

我国学校在使用在线教育资源教学时,既存在过度依赖的问题,有的教师上课就让学生看在线视频,这让课堂失去灵魂;又存在闲置不用的问题,教师没有使用的积极性,学生也无主动性。要解决这些问题,都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离开师资队伍建设,普及“互联网+教育”,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就会形成“建”和“用”两张皮的现象,在一些地方甚至沦为形象工程,对实质提高教育质量和扩大教育公平并无多大贡献。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