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之师”从何而来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9-03-2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 胡梦甜

这个早春,职业教育频频迎来利好:国务院发布“硬核”文件《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今年高职扩招100万”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职业教育正昂首迈入属于它的“黄金时代”。

职教的春天需要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保驾护航。然而,长期以来师资力量不足一直是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瓶颈:双师型教师短缺,教师培养与补充机制不畅,难以从企业吸引优秀人才到职校任教……高职扩招100万,“工匠之师”从何而来?职业院校如何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记者对此进行了深入采访。

专业教师的准入政策

发生转折性改变

此次《方案》明确提出,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其中一条重要举措是,从2019年起,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相关专业教师原则上从具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并具有高职以上学历的人员中公开招聘,特殊高技能人才(含具有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人员)可适当放宽学历要求,2020年起基本不再从应届毕业生中招聘。

这一政策让浦江县职业技术学校校长李卫平颇为欣喜。他坦言,职业院校在引进职教师资时,普遍重学历轻职业能力。学校每年都会通过人才引进的方式从大学应届毕业生中招聘专业教师,这些毕业生经过本科、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掌握了较为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但由于没有在企业工作的经历,专业实践能力较为薄弱。

“这一瓶颈问题有望在不久的将来得到解决。”李卫平说道,“《方案》直接针对长期以来困扰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即双师型教师问题开出‘药方’,从具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并具有高职以上学历的人员中公开招聘,职业教育专业教师的准入政策发生转折性改变,可以有效解决职校双师型教师短缺的难题。”

三门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校长谢卫民对此深有感触地说道:“当前,双师型教师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与职业教育的发展需求不匹配。虽然近年来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在逐年提升,学校也有专项经费聘用兼职教师,但担任兼职教师对真正有水平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能工巧匠的吸引力并不大。”

“《方案》释放了一个巨大信号,职教教师专业标准体系和新时代双师型教师素养的国家要求已经发生了变化,新的双师型教师资格准入、任用管理制度将会出台,真正符合职教需要、能承担技能型人才培养重任的双师型教师将进入职教的大家庭。”谢卫民说。今年学校计划招聘教师32名,他期待着新政能吸引更多高技能人才加入。

从“培养”入手解决师资难题

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不少代表委员表达了这样的困惑,当前职教师资面临“三少”难题,具体表现在报考高校职业技术教育专业的学生少,该专业从事职业教育的毕业生少,进入职教师资队伍的青年教师留下来的少。

对于这一难题,《方案》开出的“药方”是,加强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建设,优化结构布局,引导一批高水平工科学校举办职业技术师范教育。这一政策的提出,意味着将通过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从职前介入、培养入手解决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师问题。

作为浙江省第一个获批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授权点,同时也是浙江省职业教育师资培训中心、国家职教师资培养培训重点基地的浙江工业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一直在探索一条培养卓越职教师资的有效之路。由学院牵头成立的职业教育发展协同创新联盟,按照“优势互补、重点推进、互利共赢”的原则,与品牌职业学校、品牌企业合作,从“以学科建设为主线”向“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能力为主线”转变,为师范类本科专业提供实习基地和就业通道。学院还将资格评定标准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具体案例嵌入人才培养体系,开发以岗位职业能力和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资源体系。在浙工大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邱飞岳看来,要培养双师型教师,就要加强培训的跨界性、协同性,建立多方主体有效参与的师资培养培训组织体系。

从2016年开始,浙江省每年开展一次中等职业学校非师范类专业新教师入职培训。培训重担落在了浙工大。在为期一年的培训中,中职非师范类专业新教师通过集中研修、校本研修、名校名师跟岗实习、企业轮岗实践等各个环节完成从新手到双师型教师的蜕变。“虽然职校针对新教师也有各自的培养策略,但这样的培训往往是零散、自发的,教师专业发展需要一个全方位、立体化、多渠道的培训体系。”邱飞岳如是说。

开启专业教师入企

能工巧匠进职校的“旋转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专业教学内容不断更新变化,职校专业教师因其教学岗位的局限性,部分教师专业知识储备“老化”,无法跟上专业发展的新趋势,严重制约了专业的发展。此次《方案》提出,探索组建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教师分工协作进行模块化教学。建立健全职业院校自主聘任兼职教师的办法,推动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和职业院校教师双向流动。

事实上,在浙江,“请进来、走出去”早已成为提升职业院校师资质量的重要途径。

“百名教师进百企”是衢州市工程技术学校的一项品牌活动。每年寒假,教师们根据专业分组进入全市的先进装备制造行业、餐饮旅游服务行业、汽车行业等,与企业负责人、人力资源部负责人、技术主管、行业专家面对面交流,了解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人才需求状况、职业能力要求等。“教师下企业实践既是提升专业内涵建设和教师素养的有效途径,又是深化校企合作、促进产教融合的重要载体,有利于双方畅通校企合作渠道,建立长期稳定、互惠互利的合作机制。”校长郑天顺说。

李卫平告诉记者,学校一方面源源不断地从企业引入高级技工、行业大师充实到教师队伍中,另一方面把学校的专业课教师分期分批送到企业、高校、中职名校实习,让他们的知识结构与操作技能始终与行业发展处于同一水平。职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只有坚持“请进来、走出去”,才能有效提升教师“双师”素质,为培养一流技能人才奠定基础。

杭州市中策职业学校校长高志刚深谙名校建设的重中之重是师资队伍建设,因为教师是一切理念、战略、机制的最终执行者。为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该校请进“智囊团”,将优质企业的专家作为选择性课改的主要力量,同时成立“课程群指挥部”。在这个“指挥部”里,专家围绕“开设怎样的课程”“如何实践教学目标”“如何设计科学的教学方案”等进行商讨、论证,为教师提供优秀企业的一线讯息,让他们在教学中做到事半功倍。

而在宁波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校长傅卫东看来,培养双师型教师不仅需要政策、资金支持,还要给教师平台。学校汽修专业引进IMI职业资格认证体系,打造模块化课程,先后派出2批8名教师赴英国诺丁汉大学学习,教师通过考试均获得了考评员资格证书。对接“1+X”证书制度试点和行动导向的模块化教学改革,培育一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教师,宁波职教中心已率先迈出了探索的脚步。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