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奖学金为中职教育“正名”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9-03-2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程振伟

“设立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奖学金”,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开幕式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开出了一张令人期待的中职教育“大礼单”。

近年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一些地区普职比基本达到了1∶1。中职教育承担着为社会培养技能人才和为高等教育输送生源的职责。毫无疑问,中职教育已经成为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虽然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但在社会层面,尤其是在家长和学生心中,对职教的信心依然不足,甚至有人把作为教育主体的中职教育与培训机构混为一谈。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并无高低之分,只有类型之别。职业教育是国民提升素质、个体成就发展的必要之路。当下,职业教育不仅要大力发展,而且要好好发展,已经成为从上到下的共识。

中职教育要获得发展,不仅要有物质资源保障,而且急需国家为中职教育“正名”。目前,我国普遍实行中职教育免学费制,同时还为贫困生设立了国家助学金,但这些远远不够,还需要更多政策和导向支撑。譬如在招生上,中职学校和普通高中一视同仁,给予中职教育“名分”上的同等待遇,使其在现行教育序列中与其他教育类型平起平坐。

此次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设立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奖学金,就是给中职教育应有的“名分”。国家奖学金由国家出资设立,用于奖励高校全日制本专科(含高职)学生和研究生中特别优秀的学生。“优中选优”“激励奋斗”是国家奖学金的鲜明特色。

国家奖学金既然是“奖励优秀,以优秀引导优秀”,中职教育的学生也应该在此列。中职生适用国家奖学金评奖,本身即传达出“中职教育是平等的,中职生也可以很优秀”的信息,这是国家在释放“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信号。

近年来,国家推出诸多职业教育的利好举措,在实际中和舆论上营造“对职业教育一视同仁”的氛围。去年,在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参赛总结大会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为获得技能大赛奖牌的选手颁奖,其中金牌选手每人获得30万元现金重奖,银牌铜牌获得者也有丰厚待遇和荣誉奖励。众所周知,这些获奖者多来自职业学校。这是国家在用实际行动表明,接受职业教育者,一样有出息,一样能出彩。

给中职生设国家奖学金,其“名分”认定和价值导向的意义不可小觑。从国家层面对品学兼优的中职生进行奖励,营造了一种比奖励本身更重要的社会氛围,不仅对获奖学生是一种肯定和激励,引导其向更高的目标迈进,而且能树立起一种为选择的梦想而奋斗的标杆,激发更多的中职生努力追赶,看到自己的人生价值并一起向梦想而奔跑。

注重“育人功能、榜样效应和朋辈效应”的国家奖学金辐射到中职教育,这是教育理念和职教认知的一大跨越。中职生同样优秀,应该成为社会共识。国家奖学金,奖的是地位,奖的是氛围,奖的是人才。希望今后为职业教育“正名”、赋能的制度、政策能更多一些,让职校生留得住、学得好、有奔头。

(作者系本报特约评论员)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