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导调研手记: 发挥优质基因优势 美好教育春山在望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9-05-0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去年11月,杭州市十二届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八次会议提出《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建设“美好教育”实施意见》,计划到2022年,学有优教取得重大进展,教育重要领域、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重大突破、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得到及时有效解决,全面构建资源充裕、公平开放、选择多元、质量一流,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现代基础教育体系。

拱墅区委、区政府立足区域实际,审时度势、积极行动。围绕“办主城区最好的教育”和“让每一个小区都成为居民群众心目中的学区房”的目标,拱墅区加快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力打造百姓家门口的优质学校,真正办好主城区最好教育,让群众能有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进一步提升城区软实力和竞争力。

而本次督导和调研,便是旨在探寻名校优质基因,使其在其他学校得以复制、共享、打造,实现区域教育质量的整体突破。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合力办学,植入“共享”基因。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就是构建协同合作机制,让“动车组”代替“火车头”,真正将一所优质学校变成一群优质学校。拱墅区积极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出台了《名校集团化品牌建设五年规划》《进一步加强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实施“双名计划”,以“名校引领计划”深化名校集团化品牌建设与应用,以新好学校发展和“1+N”学前成长共同体做实“名校培育计划”,实现公民办、中小幼全域覆盖,让优质学校的文化基因、课程基因、管理基因、人才基因等发挥积极作用,努力建构“公平而有质量”的办学新范式。

二是聚焦教研课改,打造“温度课堂”,植入“流动”基因。教育均衡发展的核心在于师资均衡,教师交流是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优质基因不仅存在于已然提炼出的理念和文化符号之中,还存在于相对隐性的一门又一门课程中、一节又一节课堂上、一个又一个教师身上。而教师又是关键因素。因此,一方面要立足区域层面,制定和优化“立足实际,政策引导,积极稳妥,讲求实效”的教师交流原则。另一方面要聚焦教研课改,打造“温度课堂”,发挥集团化办学、校长教师队伍交流、共同体教研组、学校发展群、名特教师工作室等作用,撬动各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催生优质教育

三是回归教育本真,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植入“文化”基因。文化是学校的灵魂和精神,所谓文化立校就是这个意思。教育要均衡发展绝对不是“千校一面”的同质同化发展,而是“学校要有学校的样”“一所学校一个样”“校校都要有自己的样”,从而打造优质的家门口学校,从而全面推动教育均衡、优质、高位发展,成就每一个拱墅孩子拥有“运河边的幸福童年”。

通过本次督导调研,笔者发现各个学校的文化基因具有鲜明的共性特征:即“有人性”“有温度”“有故事”“有美感”。所谓“有人性”,是指它揭示了学校的教育本质,关乎教育的目的和价值,回归教育本真、遵循教育规律,充满了“仁爱”“尊重”“包容”“期待”的意蕴;所谓“有温度”,是指它营造了一种关爱、亲切、友好的育人环境,让学生拥有更多的自由、更多的选择和更多的发展空间,氤氲着“接纳”“关注”“交互”“共情”的气息;所谓“有故事”,是指它表明了学校的文化特征,重视用各种各样精彩的“教育故事”来描述学校的教育理念、育人场景和办学成果,浸润着“文化”“意涵”“融渗”“化通”的教育哲理;所谓“有美感”,是指它基于审美高度来审视学校,将“美”浸润到学校结构要素的各个方面,让学生快乐学习,享受学习过程,学有所得,在师生交往、生生互动、自主发展的过程中寻找愉悦,达到幸福,由此构筑一幅幅十分美妙的学校意境,蕴含着“审美”“意境”“愉悦”“尊享”的人文意味。

由此可见,文化基因的植入,不仅要科学规划愿景,还要适时调整方向,创造“一切都不曾重复,一切都独一无二”的教育,使每所学校都能获得“有品性、有品质、有品牌、有品位”的发展。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