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成“网红” 得有趣味性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9-12-1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 舒玲玲

一辆辆校车满载着学生驶离校园,奔向不同的农场、企业、医院、电视台……日前,衢州华茂外国语学校的学生们提前选择好感兴趣的职业方向,在学校统一开展职业体验课的日子里,前往校外社会实践基地亲身实践。为学生提供参观体验便利的,是就职于各行各业的家长,他们中的不少人还亲自上阵进行职业讲解和操作示范。

在常山县某山茶油基地,华茂学校的学生们不仅参观了古法榨油的过程,也体验了现代化技术榨油的高效与便捷,忍不住感叹“原来现代劳动技术已经进步到如此程度”。在银行柜台前尝试点钞,学生刘家熠发现除了手指要灵活外,还要懂得从数学里找规律,学会活用知识。该活动实施3年多来,共有900多位家长开设了200多门职业体验课程,构建起10多个校外社会实践基地。“希望通过职业体验课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感兴趣的未来发展方向。”校长叶霜说。

要想把劳动课上成学生最翘首以盼的“网红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在课程改革不断走向深入、多元课程不断提质扩容的当下,劳动课凭什么留住学生的好奇心与注意力?再则,要保持一时的劳动热情不难,难的是养成劳动的意识与习惯,把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变成行为自觉。

对此,省教育厅教研室副主任张丰呼吁各地各校要在新时代背景下,引导学生重新认识劳动和劳动教育。“在现代社会中,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兼而有之的复合劳动才是主流。”张丰说,劳动智慧应成为新时代劳动教育的重要目标。可见,只有放下对劳动的刻板印象,打破劳动教育的陈规旧式,增强劳动教育的趣味性、创造性和体验感,才能让学生真正喜欢上劳动。

金华市中小学生创客大赛今年已办到第4届。程序设计、激光切割、3D打印、手工搭建等技术含量颇高的项目,学生们操作起来照样得心应手。金华市君华国际学校平时就很注重开展创客教育,并将劳动教育的理念融入创客教育中,致力于培养学生跨学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在本次比赛中,该校八年级学生王曦乐的团队就研发了一间特别适合老人居住的智能房间,不仅能自动开门、亮灯,还能根据温度提醒主人增减衣物。

像这样,借助高科技手段让学生认识劳动技术发展的最前沿,让他们切身感受社会进步已经极大地拓展了劳动的内涵与外延,使其层次更丰富、更高端,这有利于激发学生向学科知识高峰攀登的勇气与动力。相应地,借助游戏、展示、竞赛等手段增加传统劳动的趣味性,让原本辛苦而枯燥的劳动变得更好玩,则更能增加学生对传统劳动的新鲜感和“用户黏性”。

入冬后,遂昌县石练镇中心小学组织学生给校园里的194棵大树“刷白”。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们自己动手制作石灰浆,然后用刷子沿着树木表皮的纹路稍稍使劲往下涂,乍一看像给大树穿上了“白裙子”。用校长尹志浩的话说,给大树做好冬季防冻防裂不仅是美化校园、爱护树木的一部分,也是唤醒学生劳动热情、感悟劳动价值的重要举措。记者了解到,由于多年来一直重视学生的劳动习惯养成,该校坚持以“赏玩”文化为主体,围绕当地特产菊米的采摘、制作,以及应季护林、垃圾分类等,开设了一系列实践活动类课程和农耕体验类课程,让学生在游戏和体验中赏识“真善美”。

宁波市北仑区小港学达小学则坚信美好的生活需要靠双手和智慧来创造,于是他们在劳动教育中格外注重唤醒学生的童真和创意,倡导“在快乐中劳动”“在趣味中劳动”。如今,该校花坛里布置的创意酒坛就是学生们自己创作的。“这是结合‘小艺人’和‘小园丁’两个板块内容开展的实践活动,学生们从设计酒坛到纯手工绘制,再到亲手把自己喜欢的花朵种到自己心爱的作品中,这既是劳动的过程,也是一场美的经历。”教师孔月姣感慨地说。该校专门开发了校本课程“劳动啦”,培养学生成为小当家、小能手、小艺人、小园丁,从理论知识的讲解到现场的实际操作,每一堂课都力求能上到学生心里,让他们在身体力行的劳动时光里,学会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创造劳动的价值。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