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园所特色建设的反思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9-12-2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何 莹

近来,“幼儿园需不需要‘特色’”这一话题引发了幼教人士的广泛讨论。其实“特色”一词,对很多园所来说并不陌生。综观现状,园所或是以某一领域的教育为特色;或是以某种才艺或“热点”为特色;再或是另辟蹊径,追求“多”与“变”为特色。因此,很多幼儿园都有自己的一大“看家”特色,有的幼儿园甚至有好几个特色。眼下,“幼儿园不能没有特色,更不能有和别家幼儿园雷同的特色”,似乎成了很多幼教人的共识。

然而,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园所特色?园所特色建设的本质意义是什么?

首先,幼儿园不应该为了特色而“特色”。不少幼儿园为了挖掘一个与众不同的特色而“绞尽脑汁”。幼儿园突发奇想而产生的特色,是否真的适宜儿童的成长?事实上,过分追求特色,甚至为了特色而特色、为了特色舍弃儿童全面发展的做法,已经背离了教育的本质。以日本幼儿园为例,其严格遵循日本的《幼儿教育要领》,教育理念也从中而来。《幼儿教育要领》强调自由保育和自主游戏,通过自主游戏来实现幼儿内在的一些非认知能力的发展。在幼儿园的自主游戏中会涉及美术、音乐等领域,但都是在自然而然的状态下发生的,也并不会将其标榜为“特色”。

其次,特色之下更应注重教育的“本色”。无论何时,幼儿园都要根据孩子的需要,为他们设置最合适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教育方法和教育内容要随着孩子的变化而变化,而不是削足适履。如果不适合孩子,再好的幼儿园特色也不能成为好的教育。正如人类不能只摄入一种营养,教育更重要的是保证人完整而全面地发展。没有特色的幼儿园,并不意味着贫瘠,相反地,能够在浮躁的环境下坚守“幼儿的学习与发展”这一本色,同样会收获我们所期待的“春暖花开”。

再者,园所特色,细水长流才能水到渠成。任何一种优秀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的形成,无一不是坚守儿童为本的结果。值得骄傲的从来不是“特色”本身,而是特色背后的人——儿童。无论是当下热门的“瑞吉欧教育”“蒙氏教育”,还是“戏剧”“陶艺”等特色课程,唯有回归儿童,才能得以发挥育人价值。同时,相似的教育并不一定都是低质量的,幼儿园的一日流程大多相似,没有必要盲目追逐和生搬硬套差异性明显的特色。其实,没有特色的幼儿园,未必就是不好的幼儿园。

最后,放慢脚步,思考园所的“特质”。每个幼儿园在开园的时候,都希望能拥有自己的特色。但当园所渐渐发展成熟了以后,就会对“特色”有另一番理解,逐渐摒弃了刻意地建构特色这一方式。“特色”本身并没有错,但在追求特色的过程中需要更多地去思考园所的特质。决定幼儿园特质的可以是园长的知识背景和理念,也可以是幼儿园全员在园长的带领下所共筑的“能量场”。也许,一些幼儿园很难在每个领域、每个点都做得很优秀,但在共同理念和课程框架下,特质就会逐渐形成。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