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谱写浙江教育现代化新篇章 ——2018年浙江教育改革发展任务书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8-02-1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今后3~5年,是我省建设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时期,而201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我省全面建设教育现代化的关键之年。在近日召开的2018年全省教育系统工作会议上,省委教育工委书记何杏仁作工作报告。会议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对教育工作作出的系统部署,制定了新一年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方案,自觉扛起新时代赋予教育的新使命。

【五大理念】

必须坚持“四为”方向,不忘立德树人初心

教育的初心就是立德树人,教育的使命就是“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我们每个教育人都要不忘教育初心,牢记教育使命,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新理念,自觉纠正唯分数、唯升学率的片面教育观、政绩观、质量观、成才观,自觉履行好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责任。坚守正确的教育理念,不打折扣地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必须坚持优先发展教育,紧紧围绕教育现代化和高等教育强省两大战略重点推进各项工作

党的十九大报告再一次明确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方针。我们必须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出发,立足浙江教育发展新的起点,从实现省第十四次党代会“两个高水平”奋斗目标的历史高度,毫不动摇地坚持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必须坚持正确价值取向,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教育新期盼

人民满意是发展教育的宗旨所在,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我们要强化教育薄弱环节,关注教育弱势群体,使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每个地区、每个孩子。

要坚持教育内涵发展,大力提高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品质,创造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发展需求。

要进一步扩大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实现学有所教、学有优教。

要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本,多倾听来自群众的声音,多关注源自教育的焦虑,及时回应和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教育热点、难点和堵点、痛点问题,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必须坚持深化改革,不断激发教育发展活力和动力

发展中的问题要用发展的办法来解决,更要用改革的思路来破解。

要勇当改革开放的排头兵、敢做创新发展的先行者,始终保持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引领,全面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积极破除制约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加快教育内涵发展的各类体制机制障碍。

要坚持需求、问题、效果导向深化改革,坚持重点突破推进改革。

必须坚持全面从严,切实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一以贯之,把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落实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落实到教书育人的各个环节。

用清廉铸就忠诚,用忠诚凝聚力量,全面建设清明政风、清净校风、清正教风、清新学风,打造“清廉教育”,为加快建设高水平的现代化教育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政治保障。

【十项工程】

党建质量提升工程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最大政治优势和最本质特征,是建设教育现代化的根本政治保证。

2018年,要继续深入学习十九大精神,始终把加强党的建设同推进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全面实施党建质量提升工程,增强各级党组织的领导力、凝聚力、组织力、战斗力。

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组织开展高校“党建质量提升攻坚”行动。各地党委教育工委和教育局党委(组)要负起直接责任,加强对所辖中小学校党建工作的统一领导和指导。加大民办学校党组织的组建力度,实现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面覆盖。

全面加强意识形态工作。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督查,健全追责、问责机制。

全面加强教育人才工作。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统一领导,把人才工作列为落实党建责任制的重要内容。

“立德铸魂”工程

立德树人,关系“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和长远。我们要把立德树人作为兴教之本、立校之基,使各级各类学校成为传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强阵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强阵地、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任务。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师生,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学术、进学科、进课程、进培训、进读本”,使广大师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改进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召开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扎实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质量提升计划、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提升计划、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提升计划等三项计划和文化育人工程、实践育人工程、校园新媒体建设工程、文明寝室建设工程等四项工程。高校党委书记要切实承担起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第一责任人的职责。

做实中小学德育工作。用好国家统编德育教材,修订浙江省地方中小学德育教材,增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浙江的生动实践内容。发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作用,推进德育融入中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出台加强中小学劳动实践教育的指导意见,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和德育综合示范区建设,统筹开展综合实践、生产劳动、心理健康、国防军训、研学旅行等教育活动。

深化体育美育课程改革。推进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完善体育课程体系;大力推进高校体育俱乐部制改革,在研究生中开设体育选修课程。研究推进美育课程改革,全面开展学生艺术素养监测。

学前教育补短提升工程

扎实推进《浙江省发展学前教育第三轮行动计划》,着力解决普惠性幼儿园数量不足和农村幼儿园薄弱问题。完善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学前教育网络,落实城镇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和乡镇公办园建设全覆盖。实施幼儿园扩容和薄弱幼儿园改造攻坚行动,推动各地新建(改、扩建)一批幼儿园。修改制定《浙江省幼儿园准办标准》。

建立完善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最低标准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补助机制。积极提高幼儿园的师资水平和教师收入水平。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程

强化初中教育,提升城乡初中教育优质均衡水平。重点是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消除弱项、盲点。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完善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规划和建设,以县域为单位进一步缩小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差异系数。

继续做好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善工程和标准化学校建设工程。办好必要的小规模学校和农村教学点。

继续推进公办义务教育中小学校长骨干教师城乡交流,实现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试点全覆盖,深化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试点,促进优质教师资源、管理资源向农村、薄弱学校倾斜。

推广小学弹性上学改革试点,不同学校、不同年段实行不同的上学时间,确保小学生有充分的睡眠时间、充裕的早餐时间、从容的上学时间。

进一步完善公办学校学区划分、调整和招生工作,把公平、优质、均衡和便民等要求更好地结合起来。

以信息化促进均衡化,利用教育信息化带动薄弱学校加快提升教育质量。扩大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应用,大力探索通过“精准教学”实现“轻负高质”的新路子。

高中段教育特色协调发展工程

统筹优化普通高中、中职学校布局结构,完善普职协调发展机制,着力加强普职互融互通,促进高中段教育优质、特色发展。打通普职之间的课程互选、学生互转,普通高中要加强职业技能课程,中职学校要加强文化知识教育和核心素质培养。

制订《浙江省现代化学校评估标准》,鼓励普通高中学校打造科学高中、科技高中、人文高中、艺术高中、体育高中等不同的办学特色。

推动出台普通高中生均拨款保障制度,加快推进普通高中学校改造扩建适应课程改革和选课走班的教学条件。

按照“扶强、扶特、扶优、扶专”的思路,推进中职质量提升行动计划,实施好名校名师名专业“三名工程”。对薄弱地区中职学校实施“均衡发展工程”,培育一批专门化学校和优势特色专业。扩大中职学生升学比例和通道,探索中职与应用型本科一体化培养改革试点。

高水平大学引育工程

制订高等教育强省战略的实施意见,坚持“提升存量、扩大增量”两条腿走路,努力以超常规思路推进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探索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互补。

抓好“双一流”高校建设。加大力度支持12所重点建设高校,加强省一流学科建设。

指导和帮助杭州、宁波、温州、金华—义乌都市区等地引进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来我省落地办学,并重点向大湾区集聚。

完善实施普通本科高校分类评价管理改革办法,加强应用型高校和20所重点(优质)高职院校建设,推进实施高职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支持和推动各类高校在“强”“特”二字上做文章、下功夫。

深入研究高教园区转型升级的对策措施。支持各类办学主体加大对高等学校的投入。积极争取提高高校生均拨款基准定额标准并建立稳定增长的机制。

产教融合发展工程

把产教融合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方向,大力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加快高素质创新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

推动高等教育融入区域创新体系,校企合作建设一批创新特色学院,加强服务重点产业和新兴领域的专业建设。

实施本科高校新工科建设行动,深化工程教育改革。建立学术人才和应用人才分类培养机制,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产学结合培养模式改革。

统筹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全面推行以现代学徒制为主要形式的校企共同育人新模式,建设好一批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积极推动引企入教,引导企业深度参与职业学校和高等学校的教育教学,支持企业继续办好做强职业院校。深化政产学研用合作机制,进一步提升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