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晚上十点还在写作业—— 教师该不该背这个“锅”? 杭州拱墅区初中“晚十点 不作业”区域试点3个月追踪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8-03-0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 黄莉萍

2月28日,杭州市各中小学尚未开学,一则杭州两城区推出“晚十点 不作业”的新闻预热了拱墅区即将到来的全员家长会。

3月3日至4日,杭州市拱墅区的8所初中陆续召开了全体学生家长会。“学生开学前,教师、家长在进一步沟通、讨论的基础上,达成更好地实现‘晚十点 不作业’的思想认同和策略分享,很有必要。”拱墅区教育局普教科科长姜国祥告诉记者,“‘晚十点 不作业’全面推广实施方案我们是改了又改,年二十九还在讨论、征求相关意见。”

实际上,从去年12月初启动调研、学校试点,到新学期的全面正式推进,“晚十点 不作业”已经历了3个月的前期运作。“如此谨慎并不是心存疑虑,我们虽然压力很大,但是很有底气。”拱墅区教育局局长赵群筠颇为豪迈地说,“我们的底气是学生身心成长的科学规律,谨慎铺开是为了让学校有时间研究出更好、更科学的相关措施,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学生的健康成长护航”。

学生熬夜 教师“背锅”?

而说谨慎却并不“谨慎”的赵群筠在2017年12月,启动了“晚十点 不作业”的调研工作。当时正值期末复习的“白热化”阶段。

3个月的时间里,该区邀请相关专业人士多次碰头讨论,先后组织召开了4场初中校长座谈会、1场省市专家论证会和1场主流媒体恳谈会。

“我有个亲戚的小孩正值初三,昨天晚上作业做到11点多。虽然孩子不是你们区的学生,但问题估计是普遍的。”这是主流媒体恳谈会上一位媒体人的声音。

“这就是我们启动‘晚十点 不作业’的初衷,我们要为孩子健康成长守住一道睡眠底线。”赵群筠指的“守住睡眠底线”的方法,就是控制作业时间。

此前,该区已经开展了针对全体家长、学生的问卷调查,基本摸清了拱墅区初中学生的作业情况和睡眠情况。调查显示,能晚上10点前做好作业并准备休息的学生不到70%。

“有些孩子晚睡因为还需完成辅导机构或家长自行布置的作业。”

“有些孩子晚睡是因为拖拉或玩游戏。”

“有些孩子会为了一道题而纠缠一两个小时。”

……

2018年1月,“为成长,不熬夜;晚十点,不作业”的学生、家长倡议书和“作业科学,守护成长”的全体初中教师承诺书“出炉”。随之出台并在学校开始试点的,是8所初中学校根据各自校情、重难点拟定的学校作业管控具体实施方案。“教师承诺书是全区所有教师在各校一次次的座谈中参加讨论的成果。”赵群筠在主流媒体恳谈会上坦言,要“减量、增质、提效”,教师最辛苦,“但教师必须要研究作业,必须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作业习惯和学习能力,这也是对教育的基本要求”。

期末试点引发亲子冲突?

“如果您的孩子晚十点还没完成作业,可以选择不做,只要递交您的签字即可。”这是家长倡议书中,拱墅区全体初中校长对家长们的承诺。面对学生的倡议书中,同样有“晚十点没完成作业,可以选择不做”的内容。

这会不会变成学生不做作业的借口?家长会不会因此担心孩子成绩下降?家长、孩子意见不统一时,会不会为此而亲子关系紧张甚至引发冲突?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特别是作业习惯的改进?

……

座谈会、恳谈会上各种担忧的声音并没有减缓拱墅区试点的步伐。“也许我们还需要不断完善,但做一定比不做好。不启动,孩子的课业负担减轻就永远没有希望。”赵群筠说,她最大的底气是“晚十点 不作业”试点征求意见调查中,全区82.8%家长投了赞成票,“让我倍感信心的是,教学质量越高的初中学校,家长支持率越高”。

上学期末试点开始时,不少家长们还有疑虑,“你们是不是来真的?”看着学校每天统计学生作业完成情况,用手机软件收集家长的反馈情况,家长们渐渐放心了:“学校是在认真思考和改善现有的教育”“当学校和家长一样希望孩子能够‘健康着优秀’,我们一定配合好帮助孩子平衡学习和休息的关系”……也是从那时起,拱墅区8所初中的校长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关注学生作业情况。“看整体数据,也会有针对性地询问学生”,文晖中学校长姚琪翔介绍,他最多的一天,一口气问了40多名学生。

“坦白讲,虽然老师们脑中有了‘晚10点 不作业’的概念,也愿意精选或合理改编作业,但一下子要在保质的前提下把学生作业量减下来,颇为艰难。”一位校长坦言,期末试点阶段,学生们做不到“晚十点 不作业”的占比依然有两成多。

上学期末,北苑实验中学校长章继钢常常要请学生“喝咖啡”。“一个个找作业做得很晚的孩子单独交流,帮助他们找原因,也从中发现了老师的不少问题。”章继钢告诉记者,上学期结束时,该校个别教师就因为新设立的作业减负专项奖惩制度而少了一笔年终奖励。

“一些教师的业务水平还达不到不冲破孩子睡眠底线的程度。”在1月的主流媒体恳谈会上,负责教师业务水平提升的拱墅区教育研究院副院长何丽红一直脸色颇为凝重,“教师们的课标解读和作业分解能力亟须提高,如何在不额外增加教师负担的前提下帮助教师做好这项工作,是新学期我们的工作重点”。

“倒逼”中的教师渴望成长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开始思考自己的学习方法有没有提高的可能。早睡早起了以后,上课时的精神状态更好了。”

“我现在会提醒自己不能浪费时间,抓紧了,10点之前就能完成作业。”

……

试点过程中学生们的反馈,鼓励着该区不断完善着“晚十点 不作业”的具体配套措施。

到3月5日新学期全面推广时,记者发现,拱墅区的“晚十点 不作业”各校具体措施中都增加了不少内容。如行知中学提出“35+10”的课堂模式,35分钟教师上课时间过后, 10分钟由学生自行支配;启航中学根据每月数据监控,表彰“减量提质”教师;康桥中学在每天放学后,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1小时的免费作业辅导;长阳中学将请优秀学生在班会课上,宣讲他们在时间分配和学习方法上的心得;北苑中学把学生作业习惯的养成教育作为一项德育工作,记录到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中……

而倡议书中教师的承诺更增加了重量级的内容。“我们会根据孩子的不同情况分层布置作业;对于经常晚10点钟完成不了作业的孩子进行个例分析、个例辅导;布置作业之前自己先做,为孩子精选或合理改编作业……”

“这是一场教师的自我革命。”华东师范大学附属杭州学校校长马骉感慨,“这是有温度的教育,是教师职业良心的美好体现”。

“如今我们组的集体备课多了一个环节,那就是备作业。”文晖中学初一数学组组长傅广丽认为,“晚十点 不作业”只是底线,教师需要让作业更精准,争取让学生在提高效率的基础上能有时间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毕竟,综合素养将越来越被重视,包括在中、高考中”。

“要实现美好的目标,我们需要更多的指导,更需要自身的‘裂变’。” 3月8日,姚琪翔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下周,拱墅区教育研究院的各学科教研员将和该校教师一起开展作业集体备课的研究。“今天傍晚,我们全体教师将毅行运河边,随后的茶话会环节会开展一次关于精准作业的交流和讨论,以此庆祝‘女神节’。”

“现在刚开学,实现‘晚十点 不作业’的压力不大,但真正的考验在后面。”杭州市文辉中学校长姚琪翔说。图为该校学生3月6日的作业反馈情况。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