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这样的德育合力叫好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8-03-2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柯孔标

我省正在努力创建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社会首先是教育型社会,即政府各部门和社会各界都把教育下一代作为分内责任。反之,学校教育要取得成效,也必须争取全社会的关心、协同和支持。然而,实际情况是一些部门会要求自己的专题教育“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你方唱罢我登场,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师生负担,扰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学校不胜其烦,只好走走形式,应付了事,有关部门则责怪学校不配合,多有怨言。

如何走出协同教育的尴尬局面?桐庐县在县委宣传部的牵头下,建立了部门助力学校德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明确各部门的德育责任,定期研究、指导和协调各部门专题教育教育局则设立德育指导中心,负责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的日常联络沟通,制订部门助力学校德育的年度工作安排表。这一制度实施两年,极大地增强了学校德育工作的计划性,使校外德育力量得到充分利用,既帮助学校解决了德育资源不足的困难,又破解了专题教育过多过滥效果不佳的问题,融洽了学校和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催生了一大批校外德育品牌,更好地促进了学生的和谐发展,各方皆大欢喜。

桐庐县的协同德育机制之所以成效显著,得到全县中小学、幼儿园的广泛认可,首先与该县正确的指导思想有关。该县坚持以学生发展为宗旨,以服务学校为重点,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让各部门走出“只重部门要求,不顾学校需求”的误区,清晰地知道自己在中小学应该做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发挥自身的专业知识优势,变“学校为我服务”为“我为学校服务”。其次,还和参与这项工作同志的高度责任心和认真工作态度有关。制度要取得成效,关键在于落实。这项工作得到了县委的高度重视,年初有计划,过程有督查评估,年终有总结反思,有效避免了部门助力学校德育“师出多门、各自为政”“只管数量、不问质量”的混乱现象。桐庐县教育局每年通过专题调研和座谈,及时了解中小学对校外德育的需求,主动联系本地各部门,听取他们的年度专题教育要求,明确各项活动的学校范围、具体学段、对象人数、活动时间、支持部门等,将各类活动系统有机融合到日常教育工作中,帮助各部门讲课专家了解学生、科学备课,为校外德育和学校德育搭建有效互通的“立交桥”。

拆掉围墙,走向开放,构建社会共育机制,是未来学校发展的必然趋势。桐庐县通过政府统筹的德育协调机制,汇聚各界资源,优化学生成长环境,共同助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值得全省各地借鉴和学习。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桐庐创新协同德育机制     下一篇:二版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