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 铸魂育人 培育创建样板党支部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3-09-1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成都工业学院材料与环境工程学院材控教师党支部于2022年3月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在校、院两级党委的领导下,党支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发挥教育管理监督党员和组织宣传凝聚服务师生的作用,围绕建设“全国一流 四川引领”的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发展目标,努力促进党建与学科、专业相融合,建设“引领政治方向、团结动员群众、推动学院发展”的战斗堡垒。

    抓实干,铸牢以师生为中心的理念

    党支部坚持树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发挥好联系师生的重要纽带作用,以“办好一件实事”为抓手,不断增强凝聚力和号召力,解决专业发展过程中的突出问题。

    找问题、拟清单。坚持问题导向,从教师的“急难愁盼”问题出发,线上线下广泛征集教师意见形成“教师心愿单”,努力解决专业发展过程中的难点问题;用“走心”的服务为学生“解小忧”“排小难”“帮小忙”,走访学生寝室、跨校区调研,形成“学生心愿单”,逐步构建全方位立体化为学生办实事、做好事的机制。

    破难点、强弱项。积极“走出去、请进来”,持续开展走访调研,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重点对接成都宏明双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平伟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等优质企业,着力推动高质量就业。党支部书记亲自抓,持续开展“1对1VIP”就业指导服务,逐步形成了“有困难找支部、有问题找党员”的良好局面。

    强落实、办实事。以“办好一件实事”为抓手,不断凝聚发展合力,深入师生一线落实各项工作,进一步发挥了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切实增进了党群关系。全体党员干部、教职工干事创业的工作热情得到有力激发,汇聚起助推学院高质量发展的合力。

    聚合力,搭建协同育人平台

    党支部创新党组织结对共建形式,建立互帮、互学、互助的共同发展机制,与学生党支部、行业企业党支部、乡村基层党支部分类结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党建引领+结对共建”协同发展工作机制。

    立德树人,潜心育人促成长。积极对接材控学生党支部,开展结对共建座谈会、生涯规划指导、“互联网+”比赛分享交流等主题活动,畅通师生交流沟通渠道,为学生成长成才答疑解惑。积极发挥党建在协同育人中的引领作用,为师生交流互动搭建平台,实现“以党建促发展,以共建促成长”的目标。  

    校企共建,凝聚事业发展推动力。积极对接企业,深入开展党建联建、共建活动,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党建工作格局。与宁海县模具行业协会党支部结对,引领产教合作走深走实,在探索基于新型现代化模具工业产业体系构架、模具行业细分的专门化优质人才需求培养计划等方面落地见效,实现行业技术引领的产教深度融合。

    城乡共建,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发挥基层党建的引领作用,切实把组织活力转化为服务乡村振兴动力,先后与郫都区德源镇、宣汉县凤林乡桥沟村等开展城乡结对共建活动,不定期开展党建工作交流,与基层党务工作者交流研讨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经验成果,共同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党建工作水平。

    促融合,党建引领专业发展

    党支部积极推行“党支部+教研室”“双融合”的党建新思路,创新“理论学习+专业研讨”的“三会一课”新范式,引导党员教师将党的创新理论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人才培养等各方面结合起来,落实党建引领,推动专业建设。

    明职责、担责任。党支部书记是“双带头人”,教研室主任担任党支部副书记。教研室做好教学管理,规范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和成效;做好科学研究和教法研究,全面提升专业建设针对性。团结带领教师,提升团队凝聚力。

    强学习、重融合。加强理论学习,创新“党支部+教研室”的党建新思路,将学习分享党的创新理论安排在每次教研活动之前,引导党员教师将党的创新理论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人才培养等结合起来,宣传推广创新理论学习内容,起到从点到线、从线到面的辐射带动作用,提高学习效率,强化学习效果。

    谋创新、促发展。加强学习,不断提高创新能力,主动吸收先进经验,研究和制定符合学院专业发展实际、具有可操作性的措施、制度和方法,结合自身优势发展学院特色专业品牌。引导党员把学习的创新理论运用到工作、教研、科研、教学中,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讨论、交流、推广,不断促进专业建设发展。

    成都工业学院材料与环境工程学院材控教师党支部将继续践行“围绕专业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深入实践“抓实干、聚合力、促融合”党建引领、铸魂育人的党建创新工作机制,以高质量党建推动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

    (胡志华 杨琳娜 刘海琼 林红英)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服务地方林业 促进乡村振兴     下一篇:编者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