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技术”赋能爱的教育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3-09-2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作业”多向多样、精准适切。不仅包含视频、音频、图像等多种形式,还有“家庭云厨房”“数学大擂台”“云端双语直播室”等多类型作业,激发了学习兴趣。学校还开发了家校协作平台,实现了多媒体作业数据的伴随式采集。

    以往教师对某名学生的了解多是基于学科课堂单一维度和成长片段,而现在,在教师智慧与数智智能的共同支撑下,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可以跨越全学科和教育教学全过程,并与各学科教师、家长一起,共同参与到对具体学生的辅导与评价中,促进课堂真正智慧互联、减负增趣、情感互通。

    评价全要素诊断,多源多维综合育人

    如何破解评价中“见分不见人”的难题?如何发挥评价在学生成长和课堂教学中的诊断性作用?

    学校探索包含学科、行为、心理、情绪、个人特质数据的全要素评价,形成了“数据采集—分析—干预—评价反馈”人技结合践行立德树人的运行机制。女生小杨的成长故事就是通过评价的全要素诊断,多学科融合、“五育”融合,通过数智驱动实施干预,实现综合育人、因材施教的一个案例。

    小杨英语自主借阅达到同龄学生的22倍之多,但是她英语词汇积累量并不出众,语文阅读成绩起伏也较大,这引起了教师们的关注。语数英各科教师共同讨论、分析,发现小杨借阅的书籍以绘本为主,阅读内容浅显,但是她对图形非常敏感。结合平台上该生发展过程的关键词,教师们发现小杨特别喜欢绘画、手工、服装设计。

    于是,语文教师与家长进行沟通,共同引导小杨在课内外阅读以文本为主的课外读物,还以小杨感兴趣的艺术主题加强其在作文等各方面的指导。英语教师则由兴趣入手,逐步补足她学习上的短板。经过一年的干预指导,小杨英语学业成绩明显提升,毕业季前还完成了英语小说的创作。针对小杨对图形的敏感,数学教师制定了一套数形结合的练习策略,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如今,已经进入中学的小杨,说起自己的小学和老师,心中充满了感恩,“现在我依旧对艺术课程保持着浓厚的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成为我快速适应新学习生活的支撑点,感谢卢一小”。

    从关注显性成绩到关注隐性数据,从关注学习结果向关注学习过程、个体进步、全面发展转变,学校不断将评价结果向过程性、增值性、综合性评价转变,将评价应用向诊断性评价积极倾斜。同时,还有效应用“大数据”中的“小数据”,努力找到适合每一名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更多学生的“独特性”被看见、被关注。

    比如,“综合发展”数据板块中的学生个人数据,除了展现各科发展水平,还具体记录“五育”的数据;除了个人和班级层面的数据,还展现年级综合发展数据。

    “重点关注”数据板块中,后台对单项数据的散点图进行分析后,会关注有异常数据的学生,如高度近视、文理偏科严重等,并进行跟踪关注。

    “孩子太好动,没多少作业也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男生小月的爸爸胡先生对此深为烦恼。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结合观察和“云手表”“云笔”的数据记录发现,小月的心率数据波动大、笔触停顿较多,尤其是在完成测试、练习时,这是小学生常有的专注度问题。在汇总多维度数据后,教师选择“电子射击课”和相关社团促进小月专注力提升。一段时间之后,小月的注意力显著提高,学业水平也随之提升。“学校的育人方式既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又给予了个性化的帮助,这样有温度的教育让我们非常安心。”胡先生说。

    教师全方位发展,以用促学以研促用

    马云青是一名教龄8年的青年教师。在近半年里,她先后斩获第一届“贾志敏杯”全国小学语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素养大赛特等奖以及区教育科研工作先进个人等多个奖项。是什么推动了她的拔节成长?

    “学校建立与数字化高耦合的教学组织管理机制,让我可以在集体的智慧和个性化的培育中快速成长。”马云青说。

    学校建立的数字化环境下“教师备课”“学生课堂表现”“教师教学”“作业”“学情”等5项会评制度,不仅发挥了学校老中青、传帮带的传统优势,而且充分应用数智技术,变教师个体的教学“五环节”为教师集体的“五环节”,变“一带一”为“多带多”甚至“多带一”,让教师多了一个随时随地随需的互助合作平台,获得了时时相伴的情感支撑与专业引领。

    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关键在教师,难点也在教师,如何全面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与技能?

    在许多学校,技术应用常常以项目方式推进,未能成为教育实践中的常态。卢一小鼓励教师以用促学、以研促用,不停留于数字化工具与传统教学方式的简单“叠加”,而将学校信息素养培育融入教学、教研活动、“第二课堂”、青年教师赛课、研讨展示活动等教师一日教学生活各个环节。

    在这个“智慧校园”中,通过物联网技术还可轻松实现对校园内灯光、水质、空气质量等环境因素的控制;在学校“云走廊”,对着墙上形象的VR标签扫一扫,就可听学校的历史,还能自学校歌……让教师们在校的每一天都沉浸在学习体验中。

    同时,学校对教师开展系统性、定制性培养,打造富有特色的“活力30、实力40、魅力50”教师分层培训,为不同年龄层次教师度身定制培训项目与课程。“活力30”教师培训中,体育组青年教师已完成数十篇基于“云手表”的体育教学设计课题,并在体育课堂上成功应用。近年来,学校教师近80%开展信息化课题研究,其中半数获市区两级奖项,近70%参加省市区教学展示交流。

    此外,学校还细化实务操作课程。全体教师100%完成信息技术培训,65%的教师参与进一步的技能、实操培训,能够在日常教学工作中熟练应用,并能主动探索数据分析与运用,让每一名教师在信息素养得到显著提升的同时,育人意识和育人能力也得到不断提升。

    新模式下,数智技术注入育人活力,情感教育把握育人方向,学校的实践探索取得显著成效。学生整体综合素质、学习兴趣、知行合一能力显著提升。连续4年的上海“绿色指标”显示,在保持学业水平领先的同时,学生学业负担指数持续下降,师生关系评价高,在学习动机、对学校认同度、学习自信心方面学生反馈均为100%。全国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逐年提升,睡眠时间充足,课外运动时间全市领先。

    同期全面复用学校成果的上海市嘉定区卢湾一中心实验小学是一所典型的郊区薄弱校。4年跨越发展使其一跃成为本地优质学校,从原先700名学生都“招不满”到现有1548名学生,因高质量在区内获良好声誉。

    一所家门口的普通小学,用不普通的持续实践研究,坚定教育理想、创新求索道路,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树起“育人为本”的标杆,也为新时代小学教育探索了具有操作性和普适性的育人新模式。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