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职业教育迈入“质量时代” 学校如何在规范与活力中寻求治理突围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8-06-2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 胡梦甜

当下,伴随着经济的转型升级,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直接服务于经济发展的职业教育也逐渐从量的扩张走向质的提升。迈入“质量时代”,中职学校的治理能力逐渐引起重视。2016年,浙江省“中职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计划”将学校治理能力建设项目纳入中职名校建设基础工作中;2018年,学校治理能力建设项目又被列为第一批中职名校中期绩效考核检查互评项目之一。

然而,对于不少中职学校而言,治理是个“老大难”问题。与普通教育相比,职业教育因其跨界性而具有特别的活力。也正是因为这份特别的活力,在传统印象中,职业教育总显得不那么“规范”。规范与活力,如同硬币的两面,成了职业教育发展中的悖论。如何在规范与活力中寻求治理突围?

让制度更有质量

浙江工业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陈衍认为,制度是治理的核心载体。要提升职业学校的治理能力,首先要完善学校制度。“制度的数量多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被校长、教师认可的程度有多大,在现实中落地的程度有多大,推进学校治理现代化的程度有多大。一项制度必须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独特意义,不能为了存在而存在。”

诚如永康市职业技术学校校长王钟宝所言:“制度建设不仅仅在乎制度的数量,更在乎制度的质量。”学校聘请了法律顾问,以确保制度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法律顾问还扮演第三方监督的角色,助推学校管理的法制化。

为维护学校章程的权威性,江山中等专业学校专门成立了章程建设及实施监督工作小组,组织全校师生学习章程,在学校公告栏和网站发布章程。与此同时,学校还建立了相应的实施效果监督评价机制,引入教师、学生、家长、企业的多方参与,全面开展评价,强化对章程的跟踪和落实。“现代化制度的建设与完善使得学校走出了‘制度贫苦’,走上了规范化办学之路,好比是‘带着枷锁跳舞’,枷锁对学校的规范和约束,同时也给学校的制度和活力带来了保证。”校长蔡之青如是说。

名校建设期间,杭州市旅游职业学校以问题为导向,针对中职学校招生、实习等方面存在的“制度缺位”现象,建设和完善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其中仅实习管理领域就建立了9项制度。绍兴市上虞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则对学校管理制度进行了整合,构建了“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具体制度”三维立体的制度网格,名校建设期间共修订了53项、废除了12项、新增了10项制度。

给管理一点“留白”

“一放就乱、一管就死”是不少中职学校面临的困局。“治理的完整表达是共同治理,强调的是一种民主性、协调性、公开性、透明性。”在嘉善县中等专业学校校长冯军看来,现代化的学校应该是一个有相对自主管理权利的“生态社区”,而非一个控制型的科层组织。为此,学校从人本理念出发优化现有的管理制度,将民主参与纳入学校管理的框架体系中,凡是与教师、学生、家长等相关且他们有能力自己处理的事情,学校都交由他们自己去决定并担负相应的责任。

“只有适当放权,才能激发办学活力。”这也是浙江省机电技师学院在名校建设中的深切感悟。为了解决传统学校管理中二级学院(系)自我管理意识、自我管理能力缺失的问题,学院对二级管理制度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不仅实现了院系财务二级预算,更在用人自主权、绩效考核分配权等方面给予系部更大空间,推动系(部)由教学单位向办学单位转变。与此同时,学校还通过成立校董事会、义乌市技师学会、专业指导委员会等,打破“囿于校园”的管理模式,形成校内外各职能部门协调配合的组织体系。

如今,越来越多的中职学校开始探索扁平化的治理模式,让教师和学生参与到学校治理的各个层面。

为了实现决策机制民主化,绍兴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明确了各管理层级、系统之间的职责权限、管理程序与规则,充分发挥和赋予学校年级组、部、教研机构等基层组织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和管理权,组建了一支专业化、年轻化的管理团队;柯桥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则将原有的5个专业部根据区域三大产业链发展现状整合成3个二级学院,下设18个专业方向……

告别“信息孤岛”

学生轻触教室门口的电子班牌,就能查看到该教室的课程安排、授课教师;将校园卡放在电子班牌的感应器上,即可完成请假、考勤等操作;用手机扫一扫考试二维码,系统会自动出卷,学生可在线答题,考试结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成绩……衢州市工程技术学校,这个集合了现代信息技术、现代物联网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的“智慧校园”展示出不一样的校园生活。

该校校长郑天顺敏锐地意识到,在“互联网+”时代,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学校建立了智能管理平台,该平台涉及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如门禁管理、学籍档案管理、操行评定等,通过对数据的动态分析,实现对学生全方位的管理。

在宁波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由校长牵头,教务处、政教处、招生就业处、团委等各个处室合力挖掘工作中的信息化需求,在此基础上开发了智慧校园综合管理平台,实现了全校资源的融合与共享。“以往学校每个处室都有自己的数据平台,但互不相融,各部门的数据平台仅从满足本部门需求出发,客观上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导致学校管理在一定程度上的失序。”校长张国方认为,中职学校应从顶层设计出发,对学校信息化平台进行整合重构,形成一体化的信息平台,构建科学合理、配置优化的运行机制,以管理赢得秩序。

作为全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浙江省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示范学校,杭州市电子信息职业学校更是走在了“治理平台智慧化、治理手段信息化”的改革前列。学校在已建成的信息化标准平台、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公共通讯基础平台、数据共享中心平台、智能表单流程管理平台、学校综合办公管理平台的基础上,建立了具有校本特点的识别系统,实行一体化一站式管理和服务,激活了整个管理链条的活力。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