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的三重逻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3-09-2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中医药文化,是新时代中医药院校思政课教学的应有之义。围绕“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的目标要求,中医药院校要以“大思政课”建设理念为引领,明晰“为什么融、融什么、怎么融”的逻辑思路,将中医药文化精髓中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和道德观念融入思政课教学,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努力探索特色化思政育人路径。

    为什么融: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为立德树人注入文化基因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中医药院校肩负着维护人民健康福祉的时代重任,肩负着培养中医药人才、传播中医药文化的使命担当,要为新时代铸魂育人工作注入文化基因。

    中医药文化的核心理念是“仁和精诚”。“仁”是医者的出发点与内心信仰,表现在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爱护生命的行动中,体现为“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责任担当和价值追求。一方面,中医药院校思政课教学要充分发挥以文化人、铸魂育人的作用,引领新时代青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励医学生将自身发展同党和人民的事业相契合。另一方面,中医药院校思政课要弘扬中医药文化、坚定文化自信,以中医药文化思想之力激励中国青年自立自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融什么:中医药文化蕴含丰富的思政资源,拓展思政课教学创新空间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思政课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载体。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着天人合一、调和阴阳、动态平衡、仁爱济世、辨证论治等思想观念,蕴藏着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高度契合,能够赋予马克思主义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

    中医药院校思政课教学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深入挖掘中医药文化精髓中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和道德观念,有针对性地融入各门思政课教学中。比如将中医思维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引领青年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将中医医德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通过理想信念、道德规范教育,涵养医学生的高尚医德;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引导学生从民族复兴的大历史观角度,感受中医药发展和国家发展的同频共振;把讲好中医药故事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通过传承经典,坚定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怎么融:以“大思政课”建设理念为引领,探索特色化思政育人路径

    中医药院校要把中医药文化放到凝聚思想、价值认同和情感共通的高度,以“大思政课”建设理念为引领,探索特色化思政育人路径。

    一是拓宽思政课实践场域。组织学生成立实践团体,进社区、进医院、进校园、进企业提供公益医疗服务,让医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促进其道德品质、专业素质、文化素养的协调发展。

    二是充实思政课育人主体,一方面,注重思政课教师的中医药文化素养培训,邀请中医药专家、道德模范、行业楷模和思政课教师联合备课,以教学学术共同体的合力,促进思政课教师的进步,提升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另一方面,通过多元化育人主体讲授具体案例,深入阐释、解读中医药文化中蕴含的中国智慧、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如“天人合一”的整体观、“三因制宜”的辩证观、“大医精诚”的职业观、“望闻问切”的方法论和中医人文的“和合”思想等。 

    三是创新思政课实践形态。一方面,以中医药院校丰富的校史资源为基础,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契机,进行中医原创思维培养、“红医精神”传承教育。另一方面,结合思政课实践教学,探索中医药院校特色实践育人理念:遵循“医者仁心”的服务精神,淬炼“大医精诚”的职业素养,践行“守正创新”的使命担当,让中医药文化成为富有魅力、极具辨识度的中华文化标识。

    (作者单位系甘肃中医药大学)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