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业评价应着力于学生的发展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8-06-2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朱建人

这几天,比世界杯更热的是中小学的各类考试

现在已有许多小学在对低年级学生实施活动化的非纸质考试,以促进学生生动愉快地学习。但也有些地区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期末考试统考统批几成常态,并且还在逐步推行中。这让笔者颇有些不解。

考试是一种学业评估手段,科学的试题能比较准确评估学生实际的学业水平,同时也能诊断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具体问题,间接反映出教师教学中的得与失。这对于教师教学工作的改进和学生的学业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因此,考试这种评估的动机或者说功能应该是多取向的。譬如,用于升学的中考高考,其功能是甄别与遴选考生,以用作学校录取不同学业水平学生的依据。此类考试无疑关注的是学业评估的信度与区分度,当然还必须顾及对基础教育教学的导向性。而从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工作需要出发,则主要应发挥考试的另一种功能,就是通过考试评估诊断,以获得对教学改进的信息反馈。并且,就学生主体而言,考试既是对自我学业状况的一种检测,同时其本身也是一种学习的过程和手段。这样的考试完全可以视作教学实施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考什么,怎么考应该是因需而设、因生而定的。

事实不断证明,把考试功能单一地理解为遴选考生,或者偏向于所谓质量监控的手段,忽视考试教育性价值和师生在考试评价中的主体地位,是不利于教学改进和学生发展的。但是,由于受到应试教育观念的严重影响,热衷于搞统考统批,给学校教师学生排名次的现象至今依然随处可见,并且还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这显然是与当今信息化时代的课程改革精神相背离的。因此,我们需要特别强化学业考试的发展性功能,从制度上保障科任教师在教学质量评估中的主体地位,确立教育教学评价服务于学生发展的意识,积极实施以学习反馈功能和学习导向功能为主要目的的过程性、诊断性、发展性评估,切实减少义务教育阶段频繁的学科统考统批排名现象,尽快建立科学合理的教育质量监测评估体系,努力给教师提供一个安全的教改心理环境,切实保障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所有教育行为,其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幸福成长和终身发展。为此,我们需要树立起良好的教育质量观,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去纠正一些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管理行为,积极探求切实使学生终身受益的教育教学和评价制度改革,努力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