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思“整书阅读”中文本的魂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8-08-2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绍兴市上虞区华维文澜小学 谭海明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五六年级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且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纵观如今的小学语文教材,除了一些独立的短幅作品外,大规模的作品一般只采取节选的方式,从中切割出一小部分,放入教材。然而对这些大规模作品的阅读,也就是“整书阅读”,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丰富的文学知识和洞察多样的人物灵魂,因此教师要从多种途径推荐并重视学生课外的“整书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能力和优秀的语文素养。

一、徜徉心灵对话,烘托整书之魂

名篇名著在结构的安排、语言的运用等方面都独具匠心,如何让小学生喜欢阅读名著,理解名著灵魂,教师的引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教学的《三打白骨精》作了很好的示范。窦老师不是就一课教一课,而是透过《三打白骨精》让学生了解了整部《西游记》。窦老师在教学《三打白骨精》时,通过看似无目的的“聊”,却“聊”出了学生心灵对话的智慧碰撞,如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情节研究、人物评价。她让学生在白骨精的“三变”,孙悟空的“三打”,唐僧的“三责”和猪八戒的“三挑唆”中感受文章反复叙事的特点和人物的性格特点。

之后,又让学生将“白骨精”这一人物替换成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途中经历的八十一难中的其他人物,明白整部《西游记》在写作结构上也是反复叙述的特点,从而对师徒四人的性格特点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大体把握《西游记》惩恶扬善的主题。

如果每名教师都像窦桂梅一样深度备课,以“一篇”带出“一本书”,使学生对于《西游记》的“魂”一目了然。何愁学生不会读整本书?

二、紧抓精彩片段,体悟整书之魂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方法不仅是机械地解释字义,记诵文句,研究文法修辞的法则,最要紧的还在多比较,多归纳,多揣摩,多体会,一字一语都不轻轻放过,务必发现它的特性。”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精彩片段,去发现文字的特性,从而理解原著文字的特色和思想灵魂,那就会有四两拨千斤的教学效果。

例如,一位教师对《景阳冈》的教学作了以下安排:1.了解全文内容后,理出四个情节,再直奔“武松打虎”的重点部分。2.体会写作特色,感悟语言魅力。前部分作者抓住老虎的“一扑”“一剪”“一掀”三个绝招进行描写,让读者感受到老虎的凶猛残暴,武松此时的“三闪”让人感受到情况的危急;后一部分恰恰相反,武松的英雄形象在揪、按、踢、捉等一系列动作中表现得淋漓尽致。3.播放《水浒传》电视连续剧。学生在学文后,再观看这一情节,更有身临其境之感,对老虎的凶猛,武松的英勇体会得更深刻。4.从武松的英勇出发,聊聊《水浒传》中的其他人物,如王英、孙二娘等。

在教学《景阳冈》后,不少学生奔着精彩的故事情节,延伸出对《水浒传》的阅读,理解和兴趣是将学生引进文学宝库大门的钥匙。

三、寻找文化身份,解读整书之魂

文化身份是文学作品中一个较为特殊的理论视角,它源自于赛义德的东方学理论,即异域文化中文化身份认同问题。其实,在同一的大文化语境中也存在文化身份认同的问题。比如《少年闰土》中闰土就是需要通过整部小说《故乡》去理解文化身份认同问题。原因如下:

首先,从文化身份的角度进行解读,更容易理解人物。闰土的身份在《故乡》整本书中看是不一样的。少年闰土的身份是“长年的儿子”“农村孩子”“鲁迅的玩伴”,中年闰土则是“地道农民”。经过这样的课前梳理与概括,学生更容易对闰土产生感性的印象,也更容易贴近文本进行阅读。

其次,文化身份问题的观察更容易看出人物的命运及其背后的力量。从“农村孩子”“鲁迅玩伴”变成“木讷农民”,这看似是经过时间的积累,其实人物的命运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再者,文化身份理论能更容易看到小说丰富的内涵,更能看出小说的超越性。从《少年闰土》到整本书《故乡》,不仅仅体现对封建礼教的批判,更能看出同一文化的“穹顶之下”,身份认同才是最大的问题。

教材只是例子,由这个例子联系到原著作品,理解作品人物的文化身份,品味人物的鲜活、丰富与多样性,才是语文课堂的精髓。

四、巧学人物描写,还原整书之魂

开展“整书阅读”,教师一定要和学生同读,并且要不只一遍地读,这样才能引领学生深入阅读。在阅读整书之后,从书本内容出发,关注书中人物刻画,还原人物人格品性。

如陈佳燕老师在执教《小兵张嘎》课外阅读时做了以下引导:1.读一本书除了要了解书名、扉页、作家简介、目录等这些元素以外,还要了解这本书中主人公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2.从外貌上来认识嘎子的“嘎”。读几段话让学生自己发现嘎子的可爱、调皮、淘气后,重点交流“塞烟囱”里的人物描写。3.过渡引导:重点引读描写嘎子外貌的一节,引导学生认识到嘎子思想上的进步。4.出示人物精彩描写,开展人物竞猜活动及课外拓展,推荐小说《闪闪红星》《鸡毛信》《黄河少年》等。

陈老师紧紧抓住小嘎子的外貌神态动作描写,反复读,反复体会,把这个文本当作例子举一反三,让学生从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中感知人物的心灵及思想变化,这一点正是可以活学活用的语文知识。

总之,面对语文教材中的大规模作品的节选,引导学生去阅读整本书,更深层次去感悟人物、社会甚至时代,这需要一个优秀语文教师学会凝思书中承载的文本灵魂。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