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引领我们谱写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新华章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3-10-0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需要人的全面发展。

    用进步代替落后、用富裕消除贫困,这是历史大势所趋,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道义所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促进共同富裕、实现公平正义上推出一系列开创性举措,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共同富裕是物质的富足,也是精神的富有,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崇高追求。今天,蕴含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古老智慧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逐步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不断彰显,中国人民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历史主动精神,凝聚起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力量。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色,也是本质要求。它来自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精粹,延续了“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文明根脉。

    “衔空三百里,一色郁青苍。”今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四川剑阁县考察翠云廊,沿古道步行察看千年古柏长势,详细询问历史上植柏护柏情况。

    翠云廊300余里的道路两旁,植有柏树1.2万余株,是全世界最大的人工古柏林。

    “翠云廊确实是叹为观止啊!”总书记十分感慨,“在这里可以得到很多启示,挖掘出很多意义,对自然要有敬畏之心。”

    “生态兴则文明兴”的历史观,“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自然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观……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标志性、创新性、战略性的重大思想观点中,既蕴藏着古老中华文明的深厚智慧,又孕育着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时代特质。

    中国式现代化,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代表着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

    新时代的中国,欣欣向荣、气象万千,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深刻重塑着人类文明发展格局,彰显了人类文明的巨大进步。

    “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人类文明新形态,与全球其他文明相互借鉴,必将极大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70后、80后、90后、00后,他们走出去看世界之前,中国已经可以平视这个世界了”。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席话,令人感慨万千。

    “平视世界”的自信从何而来?中华文明历经数千年而绵延不绝、迭遭忧患而经久不衰,这是人类文明的奇迹,也是我们自信的底气。

    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阐述了对“文化主体性”的思考。

    ——“文化自信就来自我们的文化主体性”;

    ——“任何文化要立得住、行得远,要有引领力、凝聚力、塑造力、辐射力,就必须有自己的主体性”;

    ——有了文化主体性,“中华文明就有了和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的鲜明文化特性”。

    不久前,在成都大运会开幕式欢迎宴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阐明大运会之于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意义:“文明是多样的,世界是多彩的。”“我们要以这次大运会为契机,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谱写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新篇章。”

    正是坚定文化自信,坚持走自己的路,秉持精神上的独立自主,让我们涵养了“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从容,“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大气,“开放包容、互学互鉴”的坦诚,“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的锐气。

    同样是一次体育与青春的盛会,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身穿虎头衣、脚踩虎头鞋,44名来自太行山深处的孩子登上舞台,用希腊语演唱奥林匹克会歌。

    古老与现代在此融合,民族与世界在此互鉴,纯净的歌声讲述着开放包容的中国故事,汇聚起“一起向未来”的力量。

    正是秉持开放包容,我们丰富了中华文明的博大气象。无论是源远流长、融会贯通的敦煌,还是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成都,都印证了开放包容始终是文明发展的活力来源,也是文化自信的显著标志。“只有充满自信的文明,才会在保持自己民族特色的同时包容、借鉴、吸收各种不同文明。”谱写中华文明当代华章,就要以更加博大的胸怀,更加广泛地开展同各国的文化交流,更加积极主动学习借鉴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

    “我们有本事做好中国的事情,还没有本事讲好中国的故事?我们应该有这个信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不仅要让世界知道“舌尖上的中国”,还要让世界知道“学术中的中国”、“理论中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让世界知道“发展中的中国”、“开放中的中国”、“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中国”。

    正是坚持守正创新,我们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在伟大的时代孕育伟大的故事,让精彩的中国拥有精彩的讲述。

    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新时代的伟大变革,不仅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也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巨大进步。

    “中国没有称王称霸的基因,没有大国博弈的冲动,坚定站在历史正确一边,坚定奉行‘大道之行,天下为公’。”8月22日,在2023年金砖国家工商论坛闭幕式上的致辞中,习近平总书记再一次从文明的维度,阐明了中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坚定立场。

    面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中国共产党始终秉持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致力于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人类文明进步。“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人类文明新形态,与全球其他文明相互借鉴,必将极大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大道不孤,天下一家。大道如砥,行者无疆。新时代新征程上,思想之光照亮中国式现代化前行之路,真理伟力推动中华文明重焕荣光。

    新华社北京10月7日电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公益广告·     下一篇:绿色教育:顺天性 立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