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中国的美丽邂逅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3-10-1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扫码了解更多信息

    为促进不同国家青年一代人文交流,增进外国留学生对中国发展变化深刻认知,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CSCSE)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为契机,举办第七届“我与中国的美丽邂逅”来华留学生征文大赛。不少来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留学生用流畅的中文讲述生动鲜活的中国故事,分享自己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乡村振兴、科技创新、传统文化等方面变化和成就的见证、体验和感想。本报选登部分征文,看看他们眼中的中国,听听他们在中国学习、生活、工作的经历与感悟。

——编者

讲好我看到的美丽中国

北京大学 周凯比[孟加拉国]

    距我第一次踏上中国的土地,已经过去整整13年了。那时的我就像离开大树飘入莲池的柳叶,怀着对“中国”这汪碧水的好奇和对自己未来学业的憧憬来到这里。

    初到中国,我选择了北京。这里是中国的首都,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从本科到博士,我都在这里度过。我认识了一群可爱的朋友,他们带我探索这座城市、这个国家,也让我领略到了中国独具魅力的传统文化。

    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的一种,已有200多年历史。剧中角色呈现的是中国古代历史和传说中的英雄人物,有专门的音乐和道具配合演出。它通过对中国古代社会和人物的塑造,让观众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

    我刚到中国时,结识的新朋友就带我去了“老北京”特色的胡同,四周的环境让我不自觉地放慢脚步,四合院和弯曲的街道让我远离尘嚣、内心平静。胡同里的一砖一瓦都让我着迷。

    还记得在胡同中有一个专注剪纸的手艺人,我在这里体验、学习了剪纸。手里捧着红红的纸片,沉甸甸的,我感受到了上面承载的民族文化和民族情感

    在郊区小院,我认识了一位安于田间的书画工作者和他的古朴院落。

    书画家每天随日而起、伴星而歇,手中的毛笔记录着平凡的田园美景,我也学着他的模样拿起毛笔勾勾画画。虽然我的作品不成样子,但我了解了笔墨纸砚。

    在中国的这些年,我不仅被这些穿越千年的古老文化所折服,也为中国的飞速发展和先进科技而惊叹。

    从本科的首都医科大学到攻读博士学位的北京大学,这段时间让我学习到了世界前沿的医学知识与技术。碳离子治疗技术给恶性肿瘤患者带来生的希望,肝细胞移植给肝病患者的生活带来更多可能,人工智能医疗辅助诊断让诊疗方案的制定更快捷,看病过程更有效率。

    近几年,我时常组织中国学生和来自孟加拉国的同学,在一起交流彼此的文化、思想等,我和其他孟加拉国同学的汉语水平提高了,对中国的理解更深了。2021年、2022年,我作为孟加拉国赛区的一名评委参加了第20和21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汉语比赛,体会到了世界各地大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着迷与向往。

    2020年,我参加了国际医疗援助行动。我在受援助的国家传播先进医疗科技和理念,在帮助其他国家的同时,我也在尽最大努力传递中国声音,让世界飘满荷香。

    我要寻找更多机会,向世界讲好我看到的美丽中国。

深深爱着所在的这片土地

浙江大学 傅芷莹[马来西亚]

    在浙江大学,有这么一句师生皆耳熟能详的名言,那就是“灿若星辰浙大人”。作为一名浙大留学生,我常在思考:应该怎么做才算得上“灿若星辰”?疑问一直留存在我的脑中。

    今年年初,我来到了位于湖南张家界大山之中的古韵苗寨。在进入生活区前,解说员阿姐停留在寨子的布告栏处,为我们讲述这些苗族人的故事。我们得知,此处本是深度贫困区,但在近10年间,国家政策的支持加上当地居民的攻坚克难,“促其造血,保其本质”的发展策略促进了当地群众的生存、发展,体系化地开拓他们的银器锻造与旅游事业,从而实现了脱贫。

    我们一路前行,走过寨子安静的小路,只见年迈的老人与他的徒弟在火炉边给银器拉丝。像是对游客的到来已经习以为常,我们的注视并未让他们产生片刻的停顿,手上的动作依旧干净利落。寨子深处,还有更多身穿民族服装、佩戴银饰的老人在屋外兜售茶叶、葛根等特产。

    我们步入一间狭窄的木制房屋,并与那里的阿婆聊起了天。为了提升生活水平,寨内的壮年男性多是在外务工,解说员阿姐的兄弟也是如此。阿婆家以茶叶买卖为生,茶叶种植地位于寨子不远处的一座山头。临走前,我买了一枚镶嵌了叶片状设计的、在苗族象征着“一帆风顺”的银戒,带着这群苗族人的祝福,带着这份久久不能忘怀的回忆,我回到了杭州。

    在为毕业论文初步收集资料时,我通过扶贫主题了解了黄文秀的故事。这位北京师范大学硕士生在毕业后毅然放弃在城市工作的机会,回到她的家乡广西百色的一个小山村——百坭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在她的艰辛努力下,村子短短一年贫困发生率就降低了很多,村集体经济项目收益也大大提升。这样坚毅的她,在不幸降临前仍心系村子安危,将使命践行至生命的尽头。这样令人动容的事迹,让作为留学生的我开始寻找,自己为这座城市、这片土地做些什么。

    就这样,我报名参与亚运会志愿者项目、撰写关于苗寨的传承故事并上传到个人社交媒体主页、留心观察身边需要帮助的人并随时准备伸出援手,还考虑将贫困地区金融发展作为毕业论文的研究主题。我时时鞭策自己,作为一名大学生,应时刻牢记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与义务。在学习中,要秉持“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的心态,在宏大叙事之前,首先关注力所能及的微小事物本身。

    由此,困扰我数年的问题终于得出了切实的答案:作为大学生,除了要向上攀登,更要向下扎根,既要砥砺前行并以所学惠及大众,亦要深深爱着所在的土地与此处的人们。这便是我留学中国所产生的思考,是我除专业知识以外所交出的学习答卷,更是我通往“灿若星辰”的道路。

舞在中国,我的寻美之路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艾洁[土库曼斯坦]

    刚到中国时,我是一个不善表达、不太自信的人,但在中国的一堂课彻底改变了我。

    记得那是2020年冬天,老师专门安排了一堂中国舞蹈文化实践课。课堂上,老师向我们展示中国古代舞蹈,只见她舞姿飘逸、动作柔美,“美人舞如莲花旋,世人有眼应未见”,曼妙的身姿令我惊叹又陶醉,至今仍印象深刻。

    我被老师所展示的千年画卷中那些翩翩起舞的女性形象所震撼,真不敢相信1000多年前的中国女性竟是如此的时尚自信。她们含蓄、不锋芒毕露,温和且坚韧不拔,这激起同为女性的我对唐代文化的兴趣与向往,萌生了学习中国舞蹈的想法。

    老师似乎发现了我的“小秘密”。她精心为我们编排舞蹈,鼓励我们学习唐代乐舞《宴清都》。我每天第一个到舞蹈教室练习动作,虽然我的身体僵硬,协调性也不好,但老师仍不厌其烦地帮我调整动作。为了让我们跳出神韵,老师们还带我们去陕西历史博物馆参观,帮助我们了解舞蹈背后的文化和历史。我还被选为队长,帮助每个队员练习舞蹈,规范动作。

    2021年6月的一个晚上,是我们正式在大唐不夜城表演的日子,也是我最难忘的一天。在成百上千的中国观众的注视下,我鼓起勇气,带领留学生队员顺利完成了舞蹈表演。当场下观众报以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时,我们激动地留下眼泪,内心的骄傲与成就感油然而生。没想到身为外国人的我也能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在舞台上展现自己的美,展示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的理解。这次的坚持也更加坚定了我学好汉语的决心,加深了我对中国文化的热爱。

    汉语老师曾经在课堂上讲过“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最初我还不太明白老师说的“美”是什么,我如何能感受到“美”,我的“美”又是什么样的。通过对中国舞蹈文化的了解与亲身体验,我意识到:中国文化,向美而生。

    舞蹈传递着人们对美的向往,是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延伸。在《只此青绿》中,我看到中国人对自然之美的向往;在《唐宫夜宴》中,我感受到对盛世大唐的人和之美的向往;在《满庭芳·国色》中,我领悟到中国色彩美学的背后,是对“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和谐共生的向往。中国舞蹈,无论是服装、动作、神态还是音乐,无一不展现着“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独特魅力,也让我感受到中国美学和文化的深刻内涵。“舞以尽意”,即使是中国舞蹈中最常见、最简单的画圆动作,也体现出中国人对和谐圆满的向往。

    今年,我带领留学生舞蹈队,代表学校表演了唐代的宫廷乐舞《霓裳羽衣舞》。通过努力,我还成为陕西历史博物馆的一名讲解员,为留学生讲解中国的文物和历史故事,传播中国文化。

    我希望能通过自己的行动,和全世界的青年携起手来,做文化交流与传播的使者,助推民心相通,实现“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