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区域资源提升劳动育人成效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3-11-0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北京市门头沟区教委立足区域文旅农林商体融合发展战略,坚持“学风的一半在田野”育人理念,将农业生产作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载体,深挖门头沟独有的绿水青山与原野沃土资源库、问题库、案例库,将其作为开展农业劳动教育的天然教学素材,切实推动了学生劳动实践深入开展。

    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亦是健全人格、促进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在多部重磅文件的指导下,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整体谋划,中小学积极行动,开展了丰富多样的劳动实践活动。广大中小学生深入田间地头喜看稻菽千重浪,走进工厂车间惊叹中国“智造”,进入社区收获服务他人的快乐,在劳动中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已成为他们人生中的重要一课。

    然而,在劳动教育取得成效的背后,我们也要看到一些地方存在劳动教育资源相对缺乏、缺少经费开展劳动、缺少专业教师指导等问题。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热情虽高,却时常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境。劳动场所、劳动工具不足等导致劳动教育难以常态化开展,由此引发的消极情绪对劳动教育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必须尽快妥善加以解决。

    解决劳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的问题,仅仅靠中小学单打独斗还远远不够。以区域为单位因地制宜、整体设计、统筹兼顾,探索出符合本地区特点的劳动教育资源配置方式,拓展劳动教育资源,如此才能让更多学生享有参与劳动实践的机会。但要注意的是,拓展劳动教育资源不是一味地搞重复建设,新建基地、场馆、功能室,而应注重在探索开放共享机制上下功夫,充分利用现有的场所设施,共建共用课程,提高优质资源的使用率。

    不同学校因其所处区位、办学发展历程不同,拥有的劳动教育资源不同,有的学校擅长传统工艺,有的学校关注农业生产,有的学校深耕志愿服务。区域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促进区域内不同学校之间的互帮互助、优势互补,以建立联盟、手拉手等方式推动课程、场地、设施的共享共建,让优质的劳动教育资源惠及更多学生。同时,增进区域内职业院校与普通中小学校之间的互动交流,引导职业院校充分利用现有的实训实习场所、设施设备,设计适合中小学生的劳动教育活动,助力中小学校开展专业性较强、面向职业发展的劳动实践。

    在促进教育系统内部劳动教育资源开放共享的基础上,区域教育行政部门还要打破学校和社会机构之间合作的政策壁垒,多种方式畅通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合作渠道,满足学校多样化的劳动实践需求。成都市金牛区教育局以学生劳动教育联盟为载体,搭建中小学、高校科研团队、企事业单位劳动教育互动交流平台,将工厂、企业、农场等作为劳动实践场所,为学校开展劳动教育提供了必要支持。相对而言,企事业单位对劳动教育的内涵要求不够了解,劳动实践组织实施水平不高。对此,区域教育行政部门要促进中小学校与企事业单位之间的沟通交流,共同策划设计劳动教育活动。江苏省常州市教育局就探索了以结对共建的方式推动学校与基地联动,整合基地的资源优势与学校的课程研发优势,保证了学生劳动实践课程的质量。

    诸多区域教育行政部门的实践表明,建立资源开放共享机制是当前推动劳动教育持续深入开展的重要抓手。只有让优质资源“用起来”“火起来”,让更多的学生亲历丰富多样的劳动实践,激发劳动热情,劳动教育优质发展的目标才能真正实现。

    (作者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