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维聚力” 夯实人才培养之基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3-11-0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武汉科技大学机械类专业被誉为“冶金机械领域高层次人才的摇篮”,其前身是原华中工学院冶金机械专业,于1958年整体划转武汉科技大学,1981年即成为我国首批硕士学位授权点学科。机械类专业按大类招生,含机械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智能制造工程、工业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5个专业方向。多年来,机械类专业弘扬崇实传统,面向新产业变革与制造强国战略,以机械专业高素质人才培养为目标,按照“内容为基、方法为要、思政为纲、考评为导”的总体思路,构建了“四维聚力”教学体系,培养和输送了大批工程技术人才,已成为机械类工程及冶金装备相关领域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

挖潜教学资源

丰富“多元融合”内容

    机械类专业以工程设计为主线,将机械类专业的知识点与其他相关领域的内容进行融合,使教学内容融合学科前沿、先进技术、实用工具,通过“理论—方法—手段—工具”的链条,在基础知识和工程实际之间架起桥梁,通过跨学科的多元融合,拓宽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其综合素质和适应能力,解决了理论与实际脱节的问题。在实践教学中融合多种形式,如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生产实习、科研项目等,以多元化的实践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引进国内外优秀的在线课程和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

坚持成果导向

实施“深度探究”模式

    机械类专业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深入探究机械类专业知识的原理和应用。以项目为载体,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项目研究,通过参与项目的设计、实施和总结,实现对机械类专业知识的实际应用。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自我驱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打通“课前预习—课堂研讨—创新实验—课程设计”等教学环节,并延伸至课外学科竞赛,层层递进,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和勇于创新的意识。校企合作共建国家实践基地、省级示范实习实训基地等,为课内实践和课外创新活动提供了多学科交叉和具有行业特色的实践条件。

促进以点带面

构建“体验思政”体系

    机械类专业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其引领和导向作用。挖掘“共情、有温度”的课程思政素材,用身边人、身边事对学生进行引导熏陶;构建“系统、有厚度”的专业课程思政体系,突出机械类专业的钢铁特色;探索“融合、有力度”的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实现“真情实意”的育人效果。多场景体验式课程思政实现了品质培育与能力培养紧密融合,增强了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关注企业对人才综合素质的需求,在实验、课程设计、生产实习等实践环节,将思政教育与企业需求相结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和职业操守。

提升教学质量

完善“分级分类”考评

    建立完善的考评机制,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综合素质。针对学生差异性与不同发展方向,建立多元化分类—分级考评体系,激励学生不断挑战更高难度的任务,充分挖掘自身潜能,解决了学生学习内驱力不足的问题。将课后作业、小班研讨主题、课程等划分为不同的方向,设置不同的等级,鼓励学生不断挑战更高难度的任务;针对学习表现、学习效果、学习满意度、课程目标达成度进行多维度的定性与定量评价;通过“课程目标达成度分析”等信息化测评工具,精确进行学习效果和课程目标达成情况分析。

    机械类专业多年的教学改革取得显著成效: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国家一流本科课程3门,出版新工科教材8部;创新教学方法连续两年获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多家权威媒体对其进行专题报道,在全国性教师培训会上宣讲20余次,受众超过5000人;教师团队中,有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名、湖北省师德先进个人3名、教育部门“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1名;近3年,指导学生获得国家、省级学科竞赛奖励300余项;培养了湖北省“长江学子”、“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等一批优秀学生。

    制造之路漫漫,武汉科技大学机械类专业将继续扎根荆楚大地,服务国家需求,扛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勇于创新、敢于突破,不断提升人才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争做中国制造的排头兵、先行者和生力军。(侯宇 曾良才 王兴东)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