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俄语翻译人才培养实践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3-11-2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外国语学院于2022年获批“语言服务工程与管理”二级学科博士点,注重外国语言文学与技术科学、新闻传播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为全国第二个“语言服务”二级学科博士点。伴随着人工智能翻译的迅速发展,机器翻译的质量不断提高,这对译者的翻译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新要求。依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立项的“技术赋能时代俄语翻译人才核心竞争力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3WYJ0407)和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教学改革项目“新文科视域下高校特色俄语专业建设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CM2022111),俄语专业教学团队积极探索人工智能时代俄语翻译人才的培养模式,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研究显示,基于行业特色、区域特色和校本特色构建的“外语技能+专业知识+技术素养”特色化俄语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可不断推动俄语翻译人才的核心竞争力培养。

    良好的平台保障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外国语学院拥有15间多功能语言实验室,“语言服务数智实验室”于2022年获批山东省文科实验室。学院的心理语言学实验室配有眼动仪、ERPs、TMS等设备,计算机辅助外语翻译实验室配有70个点位的Trados、MemoQ和Yicat机辅翻译软件。学院还拥有同声传译实验室、多模态语言实验室、智慧教学平台等。这为俄语翻译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俄语专业教学团队依托山东省与“一带一路”俄语区国家交流合作研究中心、山东省外事智库平台“国际语言服务”、教育部门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创新实践基地、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上合国家能源人文研究中心等平台,积极为学生提供翻译实践平台。分别与俄罗斯别尔哥罗德国立大学、塔吉克斯坦冶金学院建立了俄语专业翻译硕士(MTI)联合培养基地,并与中冶东方翻译中心、译国译民集团、中译语通科技(青岛)有限公司、山东德衡律师事务所等不断深化合作关系。积极探索建立俄语翻译人才培养与地方政府部门、企业、组织机构的合作机制,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和行业优势,建立多层次的实习实践基地,提升学生的翻译技能和职业操守。促进校地双方在俄语翻译人才培养方面的深度融合,实现双方资源共享、互通互助、优势互补、互利双赢。

    近5年,学校俄语专业学生积极参加青岛上合峰会、上合组织国家电影节、2021上海合作组织国际投资贸易博览会、2023年上合组织“三会一展”、2023年上合组织青年交流营等国际会议的志愿服务工作100余人次,受到山东省政府部门、青岛市政府部门等的认可和好评。

    特色化人才培养

    为有效避免俄语翻译人才同质化培养,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依托校本特色和区域优势,以培养学生的多元化能力和翻译实践能力为落脚点,构建具有校本特色优势和行业特色优势的俄语翻译人才课程体系、教学资源体系和实习实践基地体系。在注重俄语翻译技能培养的同时,注重思辨技能、情感特质、应变能力、心理素质、协作能力等的系统化和一体化培养,有效提升俄语翻译人才的翻译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从而契合“一带一路”倡议对高层次俄语翻译人才的需求。

    俄语专业教学团队聚焦人工智能时代俄语翻译人才的核心竞争力培养,构建和优化“四维五力”育人模式。教学团队立足于素养维度、能力维度、意识维度和思维维度,提升俄语翻译人才的翻译实践能力、技术应用能力、职业素养能力、国际传播能力和高阶思维能力,着力培养学生的家国意识、服务意识和团队意识,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思维、技术思维、批判性思维和项目思维,构建了符合人工智能时代俄语翻译人才培养的育人模式。

    不断优化培养方案,坚持知识导向、能力导向、视野导向和职场导向,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综合素质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依托专业基础课程、专业限选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和实习实践课程,构建“四维一体”思政驱动人才培养体系,改革实践教学内容,开展基础性课堂实践教学、综合性课外实践教学和提升性创新实践教学,将不惧困难、勇于奋斗、团队协作等思政元素融入创新创业实践。

    与此同时,教学团队结合创新创业实践需求,持续改进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明确培养目标,合理设置课程,为教学质量提供保障。基于学生满意度、家长满意度、社会满意度和企业满意度,持续优化俄语专业办学目标,不断调整办学定位,构建闭环式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多维赛教融合体系

    除了在俄语专业基础课程授课体系中融入俄语演讲、辩论等课堂教学环节外,学校实施学生有课题、有竞赛、有研究团队的“三有”模式,构建“营造氛围—培育项目—竞赛选拔—优化项目—成果产出—成果孵化”的一体化赛教融合模式。举办以诗歌朗诵、俄语演讲、俄罗斯文化国情知识等为主题的俄语专业技能大赛,联合华夷通译(青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组织“华夷通杯”石油俄语翻译大赛。围绕“实践、交叉、创新”的育人理念,以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学科竞赛等为着力点,拓展课堂知识、技能和素养,依托教师科研项目,形成“以研促赛、以赛促研”的师生双向赋能培养模式。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俄语专业学生在专业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大赛中均取得优异成绩。全国高校俄语大赛是我国俄语界级别高、难度大、参赛面广、具有含金量的国家俄语赛事,2018年至今,学校俄语专业学生在该项大赛中荣获国家三等奖6人次。俄语专业学生在“韩素音”国际翻译大赛中获奖6人次,在“俄罗斯文艺”文学翻译奖中获奖8人次,在第八届中西部外语翻译大赛决赛(俄语组)中获奖3人次,在山东省“相约上合杯”俄语演讲比赛中获奖10人次。在创新创业大赛方面,学校俄语专业学生在2022年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荣获国赛二等奖,在2023年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红色专项活动中荣获国赛特等奖,在2023年第九届山东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荣获金奖,在2023年第二届山东省青年志愿服务公益创业赛中获银奖。

    近些年,我国开设俄语专业的高校骤增。为避免俄语翻译人才“同质化严重”和“产能过剩”,满足“一带一路”倡议下高水平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学校在俄语翻译人才培养过程中主动求变,积极应对技术革新带来的挑战,构建了“外语技能+专业知识+技术素养”的特色化俄语翻译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翻译实践能力,充分发挥技术对翻译教育的赋能作用,以翻译核心竞争力培养为依托,提升俄语翻译人才培养质量,为国家和社会发展培养更多优秀的俄语翻译人才。 

    (赵婷廷 孙大满 阎美萍)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