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读书之雅趣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3-11-2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古人读书是件极具雅趣的事情,书香世家尤为讲究。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谦谦君子温如玉,古人相信,那种清华温润的气质,都是书香熏出来的。

    晋代陶渊明作《五柳先生传》以自况云:“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读书只求领悟书中之精义,并不着眼于细枝末节。每有所悟,便快乐得忘记了吃饭。虽布衣粗食,但有书相伴,陶渊明精神上仍是贵族。

    唐代白居易的《醉吟先生传》也是一篇意趣盎然的自传。他是在旅途之中,带上琴、酒、书:“往往乘兴,屦及邻,杖于乡,骑游都邑,肩舁适野。舁中置一琴一枕,陶、谢诗数卷,舁竿左右,悬双酒壶,寻水望山,率情便去,抱琴引酌,兴尽而返。”真是随时可读书,随地可读书,穿梭于山光水色,心在陶谢诗书中。如此十年,“其间赋诗约千馀首”。

    唐代司空图著有《二十四诗品》,内有《典雅》一文,虽然是着眼于诗之境界的阐述,但也凸显了读书之趣:“玉壶买春,赏雨茆屋。坐中佳士,左右修竹。白云初晴,幽鸟相逐。眠琴绿荫,上有飞瀑。落花无言,人淡如菊。书之岁华,其曰可读。”一壶美酒,茅屋下坐着悠然赏雨,身畔是知心好友,屋外有青青修竹。不久雨过天晴,蓝天白云,鸟啼清脆,弹琴累了就睡在绿荫下,瀑布在旁。花瓣悄坠,轻软无声,人淡泊宁远,也正如那清芬的菊花。让岁月蕴满芳华的书,就是可以反复多读的好书。“落花无言,人淡如菊”是一颗淡远宁静的心,一种清雅脱俗的气质,由书卷气所熏陶出来的由内而外散发出来之沉香。

    唐代刘昚虚曾有诗一首言读书:“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道路漫漫,似乎一直延伸到白云深处,正是春日,青青树叶映在溪水中,那溪水也是碧青,潺潺流动着。不时有落花悄然飘落在溪水之上,远远地就能闻到清香。门开着,正向着山路,柳荫下笼着正好读书的小屋。每日白天在那里读书,清澈的光影映照在衣服上。花香草芳,白云清溪,在这样脱俗的环境下读书,怕是心也醉了。

    宋代叶采也有一首写读书的《暮春即事》:“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在幽静之处读书,不知今昔何年,间或抬头,只见双双小雀,点点杨花,是最纯粹最惬意的读书时光吧。还有宋代范成大《浣溪沙》中的“梦里粉香浮枕簟,觉来烟月满琴书”,登时让人觉得岁月无忧,只想安心沉醉诗书,纯粹地享受阅读的快乐。

    明代吴从先读书则是特别讲究氛围和意韵:“斋欲深,槛欲曲,树欲疏,萝薜欲青垂。几席、栏杆、窗窦欲净澈如秋水。榻上欲有烟云气。墨池、笔床欲时泛花香。读书得此护持,万卷尽生欢喜。嫏嬛仙洞,不足羡矣!”他把读各种书的环境做了极为细致的归类,雅美极了:“读史宜映雪,以莹玄鉴;读子宜伴月,以寄远神;读佛书宜对美人,以挽堕空;读《山海经》、《水经》、丛书、小史,宜倚疏花瘦竹、冷石寒苔,以收无垠之游,而约缥缈之论;读忠烈传,宜吹笙鼓瑟以扬芳;读奸佞论,宜击剑捉酒以销愤;读《骚》宜空山悲号,可以惊壑;读赋宜纵水狂呼,可以旋风;读诗词宜歌童按拍;读神鬼杂灵宜烧烛破幽。他则遇境既殊,标韵不一。”看着这读书的环境,还未开始读书,心便已沉静了。

    清代李渔的一首诗《伊山别业成寄同社五首其三》,写的也是读书之趣,其中“窗临水曲琴书润,人读花间字句香”,念着都觉得齿颊生香。在窗边弹着古琴,有流水潺潺之声,浸润得琴声更加动听。手捧书卷在花丛中读书,字字句句,都仿佛有芬芳缭绕。在这么一个小天地里,挥洒一些自己所喜的文字,读一些自己所爱的书,怎么想,都是幸福之至的事情了。

    这样临风捧卷,对月吟诗,肝胆皆冰雪,完全沉浸于书中、享受读书的愉悦时光,能让人在喧嚣尘世的纷繁复杂之中,保持内心一处月明风清的沉静之地。细细领悟古人读书之雅趣,我禁不住心驰神往。浮生愿向书丛老,愿安心做一个乐享书香、心灵自由的读书人。

    (作者系湖南理工学院文学院教师)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