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新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7-03-1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浙江工商大学党委书记 金一斌

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是我省高校发展史上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具有里程碑意义。浙江工商大学把贯彻落实会议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抓紧抓细抓落实。

一、坚决履行好主体责任

省委书记夏宝龙的讲话,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为指导,切合浙江实际,提出“十个要”,深刻回答了事关我省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具有很强的指导性、针对性,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

坚决履行好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责任。我们要按照夏宝龙书记提出的“十个要”的部署和要求,时刻牢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做到高校这块思想政治阵地“寸土不能失,片瓦不能丢,丝毫不能让”,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高校最鲜亮的底色。

努力成为社会主义政治家、教育家。我们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深刻认识和把握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和时代担当,将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置于全省大局、全局中去,尽好自己的责、种好自己的田,努力交出一份让党和人民放心的满意答卷。

二、在坚持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构建长效学习贯彻机制。筹备召开全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研究制定学校《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双十”举措》《思想政治工作述职考核制度》等。开展专项督查,通过座谈交流、实地查看等形式,对各学院学习贯彻会议精神情况进行专项督查。

加强主阵地主渠道建设。充分发挥学校以哲学社会科学类学科为主的优势,统筹推进思政教育主阵地、主渠道建设。深化部校共建马克思主义学院,推出思政名师建设工程,打造“教学红色案例库”,在部分专业进行“课程思政”试点,开设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等课程,全面实施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课改新方案等。

加强师风师德建设。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教师“四有”“四个引路人”和“四个相统一”的指示精神,让“三个四”要求入眼、入脑、入心,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治学、以德施教,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负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

引导师生积极投身“拆治归”一线。全校39个课题入选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起草理论文章征集范围;牵头省重大委托课题“‘浙商回归’的经验总结”;2名教师入选省“剿灭劣V类水”首席技术顾问团;经济学院列出“五水共治”与浙江经济强镇转型等一批学生社会实践调研选题;艺术学院师生积极参与富阳和龙游等地美丽乡村设计等。

三、在创新中提升思政工作

加强理论学习和思想宣传。“掷地有声,润物无声”,做到有声与无声相结合,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引导师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学校工会向全校教师发出《当“四有”好老师做学生引路人》的倡议书;校学生会、校研究生会向全校学生发出《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倡议书。

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牢固树立大思政工作理念,将思政工作渗透到教育教学各环节,实现由“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转变,切实做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不断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与时俱进,跟得上大局的要求、跟得上对象的变化、跟得上技术的进步。

培育校园思政工作品牌。加强文化校园建设,充分挖掘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等包含思想政治教育的元素。依托“寻找身边的感动”等有效载体,做好主题引领、价值观引领、榜样引领和行为引领,使思想政治工作接地气、入人心。

推动网络思政工作创新。在“互联网+”育人的大环境下,按照系统化思维、互联网思维、大数据思维的要求,坚持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全覆盖,牢牢占住网络阵地;拓展思政工作新平台,将“三微一端”打造为新的思想阵地,做实“思政微教育”,提升思政工作吸引力、亲和力和感染力。

在创新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湖师院:带着唐诗回乡献爱心     下一篇:一版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