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健康成长需要家长放手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7-03-2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孩子健康成长需要家长放手

□卞广春

“八成送孩子进校门的家长一手搀娃、一手撑伞,身上还背着沉重的书包;有老人蹲着给娃换鞋,却被娃埋怨。”近日,杭州市东园小学副校长吴海燕看到这些情景后,给全校600位家长发短信建议,“让孩子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结果仅有两位家长回复。吴海燕因此被称为“最郁闷校长”。她的“郁闷”,也引发了社会对儿童家庭教育的反思。

在我国,隔代教育的情形十分普遍。年轻夫妇忙于工作,爷爷奶奶承担起照顾和接送孙子辈上学、放学的任务。这种模式本身并没有可质疑之处,只是现在的孩子身处不同于爷爷奶奶小时候有多个兄弟姐妹一同生活的环境,孩子不懂得竞争,更不善于自己照顾自己。再加上爷爷奶奶没有了工作上的压力,慢节奏的生活方式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耐心包容孩子。这实际上让孩子总是处于被关爱、被替代的环境里,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很容易将这种状态视为成人对自己的必要条件,久而久之,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也难以形成。

东园小学副校长吴海燕的建议,是对学生和家长的要求,也是对社会的呼吁,目的是要家长为孩子成长营造一种关心而非溺爱、照顾而非包办的环境。要求小学生自己的事自己做,希望孩子对家长的“代替”说“不”,其实是重视学生能力和习惯的培养。虽然学校教育承担着教书育人的双重任务,但作为家长,更应当放手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做力所能及的事,让孩子懂得自己照顾自己。因为每一个孩子都不可能总是生活在家长的羽翼下,总会有面临挑战和承受风雨的时候。

放手让孩子自己照顾自己,自己的事自己做,从而积累知识和经验,这也是孩子们健康成长所必经的过程。家长往往习惯和满足于看到孩子长高、健康,习惯和满足于孩子完成学习任务,却疏于培养和锻炼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家长培养教育孩子做事,是让孩子知道自己应尽的义务,合理分担家庭事务,让家庭更加温暖、幸福;也能让孩子在未来的生活环境里勇于面对各种挑战,不怕困难和挫折,做一个心态健康、敢于担当的人。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