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科学运动是门学问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7-03-3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陈碧霄

在幼儿园传统晨间运动中往往会看到这样的现象:一班一场地、一班一器材,孩子们东奔西跑、无所事事……由于运动场地受限制、运动材料单一、活动形式高控,幼儿逐渐对运动失去兴趣,运动价值难以体现。对幼儿个体而言,健康领域的学习与发展是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是实现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基础。因此,幼儿园晨间锻炼运动是促进幼儿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

如何创设自由、自主、开放的晨间运动模式,让幼儿在自由的氛围中“玩”运动?笔者所在的温州市鹿城区自2013年起对晨间户外运动开展深入研究,形成“体锻工坊”运动新模式,并在全区幼儿园推广实施。

以“工坊”式规划运动场地,确保运动项目选择的自主性。在幼儿园的户外场地上,以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为核心目标,设置丰富多彩的“作坊”式运动场所;在晨间运动中,让幼儿自主选择运动项目开展以“运动、游戏、交往”为一体的“体锻工坊”运动新模式,较好地解决运动场地受限制的问题。但在“体锻工坊”的设置上,需要从几个方面考虑:一是为了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创设“基本体能工坊”,二是为了实现领域整合需要创设主题“情境工坊”,三是满足幼儿多元挑战需要创设“挑战工坊”,四是满足个别特殊幼儿需要创设“微体能工坊”,五是满足幼儿生活和休息需要创设“生活工坊”。通过“工坊式”运动项目的创设,幼儿自主选择运动项目,能很好地吸引幼儿参与其中,让幼儿主动体验,确保运动的自主性和丰富性。

投放多元、开放性的材料,确保运动玩法的多样性。提供丰富、适宜、多样的运动材料和器械可以让幼儿主动选择,并在运动中感受、体验、操作、交往、尝试、发现。因此,在“体锻工坊”的设置上,需提供多样的材料,为幼儿提供尽可能多的身体运动机会,吸引幼儿参与其中,鼓励和支持幼儿“玩”运动。

开展递进式的“混龄、游园式”运动,确保运动组织的开放性。在运动中,让幼儿在自由的氛围中激发幼儿创造性地“玩”运动,有利于提高幼儿的运动兴趣。但在幼儿运动过程中,运动量是由较小开始逐渐增大的,因此,运动组织倡导开放性的同时,还要考虑循序渐进。第一步是运动准备,保育员检查器材和场地安全,教师组织幼儿做好运动准备,交代运动安全要求。第二步是热身运动,以班级为单位针对幼儿身体的每个部位开展热身活动。第三步是搭建造型,以班级为单位,教师交代安全注意事项,鼓励、启发幼儿搭建创造性的运动项目;全体幼儿自由组合材料,合作搭建运动项目,整个户外场地形成“大建构”的态势。第四步是调整造型,师幼共同调整造型,关注运动项目的层次性、全面性、安全性。第五步是“游园式”运动,幼儿自主选择运动工坊,自愿结队运动伙伴,自行把控运动玩法。第六步是整理器具,师、幼动手“停车场式”的归类整理器械、清理场地。第七步是放松运动,幼儿集中做简单的放松运动。第八步是幼儿评价,幼儿运动后回活动室开展自我评价和互助评价。

(本文作者系浙江省特级教师)

幼儿科学运动是门学问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城乡“抱团” 共享优质     下一篇:新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