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研修,助力师德培训探新路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7-05-2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混合研修,助力师德培训探新路

□黄叶地

教育案例引发的思辨

正值放学时间,隔壁班的男生B突然冲张老师班的男生A踢了一脚(B是年级里出了名的调皮捣蛋鬼)。

张老师用手指轻轻点了一下男孩B,说:“你怎么好无缘无故打人呢?”同时,对被欺负的A说:“你去踢回来。”

大概10分钟之后,男孩B的爸爸气势汹汹地来到张老师面前,一个巴掌重重地打到了张老师的脸上。

“对于这位教师的遭遇,你的看法是——”

这是发生在我省某校、经过专家加工处理的一个真实案例。5月23日,在杭州市萧山区金山小学举行的“德行浙江”师德培训现场会上,这个案例一出现在大屏幕上,就引发了现场教师的激烈争鸣。与此同时,临安、青田、上虞、江山、常山、武义等县(市、区)参与师德培训的教师也通过直播观摩了本次活动。

40%的教师认为张老师的行为确实不妥,43.3%的教师认为这是特定情境下的正常本能反应,很难说违反师德。通过扫描二维码参与投票,现场的“站边”结果一目了然。

现场“站边”结束,校长、教师代表便开始了激烈的辩论。教师代表傅萍尔认为,虽然教师的遭遇值得同情,家长也违反了社会治安管理条例,但“张老师并没有对冲突进行调查就开始教育学生,而行为又有不恰当之处”。比如,教师认为是“手指轻轻点”,而父亲却认为“你打了我儿子一巴掌”,“其实,张老师‘点’B时的神情是什么,又说了什么,都蕴含着专业水平,让A去打回来,更是不可取的以暴制暴的观点”。校长代表徐明认为,这个案例反映了教师面临的严峻现实,学校要加强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的专业能力,才能应对教育的复杂局面。

对此,杭州师范大学教授周俊认为,好的教育应充满智慧和艺术,要在法制、规则的框架下进行,教师对学生应“爱而有格、爱而得法”,他向教师们提出了具体的应对策略,并指出,师德培训不能停留在认知层面,增强专业素养和能力,才是提高师德培训实效的关键。

真人故事带来的激荡

唐宝芬老师在临安山区学校扎根已有20个年头。每到冬天,她都要烧一锅又一锅的开水,让学生们睡前将脚泡得暖暖的;学校烧了夹生饭,她就和爱人烧了几大锅饭和面条,让学生们敞开了吃;遇到家庭有困难的学生,她总会找机会找他们聊聊,节日里送上几件衣服……

唐宝芬老师的课堂,更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鼓励他们通过交流讨论后收获自己的答案;考卷批改后不着急给分数,允许学生第二次解答后再给成绩……

她说,自己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壮举,做的都是乡村教师该做的小事情。

江山市长台初中朱小平是一位因小儿麻痹症双腿必须拄拐才能行走的、有着35年教龄的教师,他克服重重困难,自考了英语本科,建立起自己的名师工作室,喜欢书法、摄影、音乐、文学……他会摇着轮椅去家访,带学生去春游;拄着双拐“定格”在玉龙雪山、天涯海角、八达岭长城上;也是衢州市第一个获得汽车驾照的残疾人……

他说,教师应该做“点灯的人”,自己热爱生命,发现生活之美,才能去点燃学生心中的那盏灯。

在师德现场会上,来自临安、江山等兄弟县(市、区)教师代表的案例分享,感染了在座的每一位教师。

线上线下的混合研训

“这些案例和师德榜样都是我们从参训教师中征集、发掘出来的。”项目负责方、中国教师研修网副总编刘博介绍,现场会是中国教师研修网承担的“教师职业道德与法规”培训的一个重要环节,研修网组织的“教师职业道德与法规”培训,采取以教师实践为核心、线下(区域/校本)研修为基础、网络研修为支撑的混合研修模式,项目组提供了“教师职业道德与法规”领域的网络课程,涵盖教师专业发展、教育政策法规等多个主题,供参训教师自主选学;安排了辨析师德困惑、寻找师德榜样、改进师德行为等实践任务;在此期间,又从参训学员中征集、筛选、加工案例,发掘师德榜样,汇集热点问题,组织现场会,邀请专家指导答疑。

“研修网组织的这次师德混合培训,是一个很好的创新事例,深受欢迎!”青田中学校长王志勇说道,“我看了我校教师在网上提交的作业,有写自己认识的,有写自我剖析的,有写旁边的师德榜样的……总体感觉是:他们的师德认识水平、自我觉悟能力等都提高了,很成功!”

“混合式培训是今后培训模式创新的重要方向。”参与现场会的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培训质量监控中心办公室主任徐建华表示,“混合式培训在解决工学矛盾,增强学习互动,提高培训针对性、实践性与有效性等方面有诸多优势,今天大家一起来探讨这一模式如何完善和发展,提高有效性,加强质量监管等,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作文套路深     下一篇:枇杷采摘节 萌娃乐开怀